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1 / 2)





  留着干什么,做胸针啊。

  吴师傅的手艺走的是传统的玉雕路线,听到这个说法顿时来了兴趣,询问详情。

  耿霜泠是第一次做这个,最初的想法也是从书上得到的灵感,心里铮没底,有人指教是求之不得,在吴师傅的参谋下,她重新画了设计图。

  吴师傅亲自上手制作,最后的成品一出来,效果堪称惊艳。

  作者有话要说:  探亲回来了,爸爸也见到了,女主真的要跳着年龄长了……

  下一章,让她正式上学吧,作者我也要忍不住了……

  小孩子什么的,想做点什么还是太受制约了。╮(╯_╰)╭

  再说一次:本文主角是小顾,小顾!

  ☆、第35章

  玉石是华夏审美的代表之一。胸针以银色的金属作底,配以合适的碎玉片点缀, 立刻显露出一股温润典雅的东方情韵, 同时独特的造型设计又包含了西方的异域风情。

  张志强端详了一阵, 开口:“这个东西好, 我看肯定能受香港那边的贵妇人喜欢, 可惜我们在那边没什么门路, 不然又是一个进项。”

  最近他在外面跑,发现与自家同类的产品多了起来,挤占了自家不少份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在有耿霜泠源源不断出来好的设计, 自家又严格控制了质量,市场版图暂时还在不断拓展中,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才能保住自家的行业领先地位。

  耿霜泠道:“也不一定非要卖给港澳,现在内地发展也好起来了,以后有钱人会越来越多,卖给他们也是一样的,还方便。”

  这么说来也对, 但那个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张志强想了想,问:“玉石作为成本来说,还是贵了,能不能用别的代替,这样普通人也能买得起。”

  “也可以。”耿霜泠回忆了下自己看过的书籍资料,“我看书上说,国外有一种石头叫水钻, 大概就是个比玻璃硬一点的东西,也能作为镶嵌的配件。还有一种叫有机玻璃的,带有颜色和光泽,做出来的效果粗粗一看挺像玉石的。”

  张志强道:“行,你等会把书拿来给我看一下,我去找找哪里能提供这种原料。至于这玉石的,你就先自己留着玩吧。”

  几人的努力下,饰品生意蒸蒸日上。生意做得好,自己的设计受欢迎,事业上的成功让耿霜泠更为容光焕发。

  顾毓铮每天跟着两老人学习,身边陪着越发开朗能干的妈妈,小日子是越过越舒坦,一转眼,83年翻页,整个84年在眼皮子底下溜过,85年悄无声息地来到了。

  清明节过去,家里就开始操心顾勇军转业的事了。

  这时候军人回来不是安排在各工厂和单位的保卫科就是地方武/装部,顾勇军作为多年的老兵,又多次立功,回乡安排个工作是不难的。但是这些年来,不断有军人回来,各单位基本都满员了,想找个好一点的安排进去,最好还是让家里亲朋提前探探消息,知道哪个单位有空缺,跟接收单位提前打个招呼,事情才更顺利。

  耿霜泠托家人帮忙打听,三舅那边最先传来了消息。

  去年,三舅所在的人民银行终于盖好了新的职工楼,上一批分配的时候,因为三舅妈的户口挂在农村,够不上双职工的标准,没分到。这一次,三舅终于在工龄项上加了分,在年底的时候他一家三口离开了四合院,成为耿家第一个住上套房的人。

  对于众人欣羡的目光,顾毓铮是不以为然的。在往后的二十多年,人人都住上了高楼,又该怀念起现在住平房接地气的生活了。

  坐在新房的客厅里,三舅正在对耿霜泠作着说明。

  “去年1月的时候,华夏工商银行正式成立了,紧接着就是全国各地分行的筹备,我们市的工商分行现在有大量岗位空缺,之前是从其他单位调人过来,妹夫要是回来,正好能赶上保卫科,按他的资历,别的地方不行,这里勉强能争取个副科长吧。”

  现在的人思想上还是有依赖性,老单位呆得好好的,谁知道去了新地方会是什么样,所以有点本事和后台的都不愿意来,这反倒给了真正靠本事吃饭的人机会。

  比起那些早已抱成团的老单位,新组建的单位,人员都是新调来的,大家一样要从头开始熟悉,顾勇军这种性格的当然更合适,也更容易出成绩。更何况,新单位组建好了,没过两年就该也组织盖职工楼了,住上套房,就指日可待了啊。

  对于妈妈的想法,顾毓铮暗自摇头叹气。

  虽然人越发能干也越发有气势了,可有些观念在妈妈的心底还是根深蒂固啊,比如铁饭碗、比如分房子,简直成了耿霜泠心里的执念。看来还是要时间去慢慢改变。

  5月的时候,顾副科长走马上任了。

  说起来,明明有着出类拔萃的技术能力,可到了地方上愣是用不出来,大家的传统观念里还是“当兵的就该搞保卫工作嘛。”这种浪费人才的事情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了。

  顾爸的回归,对耿霜泠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对顾毓铮来说就有点喜忧参半。

  父女团聚当然好,可这也意味着,她和妈妈必须从秦家搬出来了。

  然后,她接到了一个通知。作为周岁5岁多,虚岁7岁的小孩子,她要去上学前班了。可怜的小毓铮,虽然摆脱了幼童的身份,却还是小豆丁一个,乖乖去上学吧。

  与小孩子相处什么的,有着成年人宽容心态的顾毓铮已经学会慢慢忍耐了,反正看得多了,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每天跟这些孩子一起念拼音字母和一二三四什么的,她觉得太浪费时间了。

  同样是学拼音,相比起来,她倒宁愿直接上小学,可惜现在教育局在年龄这一块卡得紧,听说上一届有个学生家长想钻空子,让孩子提前一年上了学前班,结果小学一年级报名的时候还是给卡了回来,那家的孩子最后在学前班蹲了两年,那也是个大写的悲剧。

  好在现在才6月,离9月开学还早,她就再享受点最后的自由时光吧。

  顾勇军在新单位熟悉了一段时间,工作渐入佳境。现在国内的风气比起前两年,宽松了不少,迎来送往的事多了起来。

  这方面的事情顾勇军不太适应,他本来是个埋头苦干、讲究实效的人,想要一下子学会人情往来有点强人所难。

  这一天,前两年转业的老战友来约他,说是听说他也回来了,几个人一起吃顿饭。

  吃饭的地点定在一个同样在市里落户的战友家里。顾勇军打算把老婆孩子一起带上。

  耿霜泠打听了下都有谁去,说了三个名字,都是她从前见过的。特别是那个同样把家落户在市里的,她印象最深。

  “当初看就觉得这人有本事,说话做事不简单,果然是个有能力的,我记得他家也挺偏僻的吧?能把户口迁进来,估计花了不少力气。”

  想着都是一起扛过枪的,现在住得又不远,两家多联系亲近,对丈夫将来说不定也有好处,难得老公开窍一次,积极地换衣打扮,给自己多挣点面子。然而衣服穿得再漂亮也没用,这一顿饭吃得并不舒心。

  饭桌上, 4个昔日战友,除了顾勇军,只有一位带了家眷,耿霜泠听着几人聊天才知道,今天的主人家,那位有本事的老战友已经离婚了。另一位的老婆在乡下,没过来。

  这本来也没什么,现在风气比起前两年要开放许多,离婚虽然还会被人说闲话,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可是听听那人说的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