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1 / 2)





  破屋烂衫的不多说,就是植被上,整个村子几乎算得上不毛之地了。别的地方闹饥荒,还能到山上挖草根野菜,可这里,要是闹起饥荒来,连个草根野菜都不容易挖到。就这都还不是最差的,毕竟离最后的通车路段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

  还是那句标语说得对,“要想富先修路”。顾毓铮叹息,闭塞的交通和讯息,这里怎么好得起来。

  艾尔克为他们找的卖玉人看起来条件格外不好,听说几人是来买玉的,他才显出了几分开心,脸上的愁苦之色瞬间去了不少。

  耿霜泠对着眼前的玉石原料露出纠结之色,出乎意料的大啊,看上去足有五、六公斤。

  徐建兵看她吃惊的样子就笑了:“玉石原料个头有大有小,这种的还不算最大呢。 ”

  艾尔克与屋主嘀咕一阵,为众人翻译:“他说,只要价格比收购站的高,他就卖。”

  耿霜泠点点头说道:“行,徐家兄弟会介绍你来帮忙肯定是信任你的,那我自然也是相信你,让他说个价,差不多我就买了。”

  她如今大小也算半个生意人,知道这种时候把话说得大方一点,艾尔克也不会仗着他们不懂就真乱谈价。

  第一块玉石被买下,价钱低得出乎耿霜泠的想象,连预算的一半都没到。她想了想,既然来都来了,钱也还有,那就多买几块。

  整个交易过程中,顾勇军站一边没有吭声。别说这次买玉的钱是表舅(他不以为自己家还能存下这么多积蓄,自动脑补是表舅家资助)和老婆自己挣的,就真是要掏自己的工资,老婆难得开口说买,他只要拿得出就不会反对。

  艾尔克知道后眼睛一亮。他内里是个明白人,这里的人日子过得艰难,知道徐建兵带人来买玉,就特意带到这村里最困难的一户人家。自己家情况也不怎么样,别的忙帮不上,给介绍个生意总可以的。

  这块玉石体积算是小的,这些人们家里,更大的好玉都有,之前听耿霜泠说是买了自用,才拿了这一块,给家里人做挂饰的话,够雕不少小物件了。现在听说还要,那直接上大的吧。

  “大姐,你是好人,这些都是好东西,你要是喜欢,家里也宽裕,不如多买一些。离了这里,你们再想收块好料可就难了。你们汉人不老说什么缘分吗?我看你们就挺有缘分的,多买几块,你们得了好东西,他们也能过个好冬。”

  顾勇军和耿霜泠对着这些苦哈哈的人本来就容易心软,艾尔克再在旁边这么一鼓吹,最后一口气又买了三块玉料,合起来大约三十公斤,总共花费一千多元。

  一时冲动花了这么多钱,耿霜泠觉得自己太败家,本来还想再转一转,这下多了几十公斤的石头,还是直接打道回府吧。

  玉料放进了艾尔克背着的空筐子里。来的时候还在奇怪为什么要背着个空筐子,原来作用在这。

  他笑着解释说:“这里不通车,玉石也算是石头的一种,死沉死沉的,总不能用手拿,还是用筐子背着方便一点。要是收购站来,那就要换大家伙啦。”

  顾勇军把筐子接过来自己背上,道:“都是我们没经验,只见过雕好的小块的玉件,哪里知道原料有那么大啊,倒是多亏你细心了。”

  来的时候,顾毓铮为了不拖累大家的速度,一路上是走走跑跑,消耗了不少力气,亏得在舅公那锻炼了那么久,又有着一股其他孩子所没有的毅力,才不吭声地坚持了这么久。

  现在回去,顾勇军担心女儿累着,再让女儿自己跑就心疼了,就弯腰要抱着女儿走。

  徐建兵见他要抱女儿,就过来把他刚背上的筐子又给卸了下来。

  “你看好嫂子和闺女吧,这玩意我来。”

  一路顺利,因为之前走过熟悉了一遍,又是背着风,虽然背上加了三块玉石,但几十公斤的重量对于常年锻炼的军人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回去的路走得比来时还要快。

  等到了车上,坐下也没来得及休息,赶紧发车离去。

  来的时候就打算当天来回,忙了这么久,现在天都黑了,不加快速度的话,今天晚上就要露宿荒野啦,顺路,还要把艾尔克送回家呢。

  等回到出发地,果然已经半夜,几人饿得前胸贴后背,一路上顾毓铮都没说什么话,把个耿霜泠给心疼的,自责不该同意带着顾毓铮一起去,瞧这罪受的,大人都够呛,何况是个小孩子。

  顾勇军嘴上说着“小孩子就是要锻炼”,心里也是极为不舍的,可是女儿年纪小小,脾气却和他一样倔,他也真说不出个“不”字来。

  匆匆吃了东西后去洗漱,大家都急需一场睡眠来恢复体力,顾毓铮却是怎么都睡不着。

  破败的房屋、荒凉的村落、黑黢黢的房间、满是愁苦的脸,一幕幕在她眼前排着队的打转。

  翻来覆去一整夜,第二天起来,不出意料,顶了两个大大的熊猫眼。耿霜泠被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

  顾毓铮可怜巴巴地对耿霜泠道:“妈妈,我们还有钱吗?多买点玉好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  和田地区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贫困地区,受国家救济。

  查了很久的和田玉收购价,说法不一,但我对比之后觉得可信度最高的是80年代初期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但是具体什么品质,是否一手价格,是收购站价格还是私人收购价格,这些都没有明确。影响玉石价格的因素太多了,所以文中价格是作者自己推测的,大家不用太考据了,总之几十元就是了……

  ☆、第34章

  缺水、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文化程度低。造成贫困的原因都是相似的。

  那里的老百姓,除了土地, 没有别的产出。现在的工业不发达, 人口的流动性也不如后世, 出外打工什么的, 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村民们唯一能想到的增加收入的办法就是在农忙的时候结队去周边城市帮人干活换取一些口粮。但在这个大部分人都在穷困线上挣扎的年代, 这样的办法又能有多少收入?

  采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枯水季的白玉河也并不是真的没水。混着泥浆的河床上, 所有石块都被黑泥包裹,肉眼无法一眼分辨。想要得到一块玉,还要靠着长期积累起来的脚感, 以及一次次地弯腰摸索。

  好容易得了一块玉石,除了收购站,又没有别的渠道出售。可收购站的价格,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又是杯水车薪。

  也许十几年二十几年后,他们收藏的这些玉将会成为天价,可那又如何呢?他们现在的日子就已经快要熬不过去了啊。

  守着宝贝饿死什么的,自古以来并不少见。

  耿霜泠也很同情他们, 但是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些。女儿的意思她懂,多买几块玉就能多帮助几户穷苦的人家,可是,她能力有限啊。

  顾毓铮说:“妈妈,你不是在做饰品生意吗,把这个也一起卖啊。你本子上画了那么多好看的画,加上玉做出来的话, 肯定有人买的,等赚了钱,就能买更多的玉了。”

  以战养战,以商养商,这确实是个可以考虑的主意。

  看看这次买的三十公斤上好的玉料才一千元,再想想现在外头一件玉饰的价格,简直是捡了大便宜。

  当然了,事情也不是这么算的。现在的成品,销售渠道并不好找,还有买原料花费的精力和风险,自己如果没有当地熟悉的人带着,也是麻烦多多。还要加上包括制作、流通等环节上的费用,但总的来说,只要不急着用钱,这个就算得上一笔稳亏不赔的生意。

  耿霜泠细细盘算了下自己手头的资金,终于在女儿的怂恿下,做出了一个她认为自己有生以来最奢侈的决定。

  饰品生意自从规模扩大后,除去成本与工资,自己个人每个月的纯收益稳定在四百元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自己和女儿就两个人,过日子节省惯了,开销小,单位那边的三十多元工资足够花用。这样一来,起码保证了每月四百元的可随意支配额度。再减去五十元作为意外应急的钱,三百五十元能买不少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