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6章(1 / 2)





  他对朝廷有所怀疑。

  陆俊是陆康的长子。陆康被孙策攻破庐江后,回到吴郡,没到半年就病死了。当时朝廷还在长安,感于陆康忠义,拜陆俊为郎。

  但陆俊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么多年了,依然还是个普通的郎官。

  面对这个现实,陆议难免会有些想法。

  不管他说得有多好听,陆俊沉滞不能升迁,虞翻却一跃成为讲武堂祭酒,很难让人不怀疑朝廷的用人思路。

  在儒学思想中,朝廷的用人思路就是治乱根源,甚至是唯一因素。

  刘协不知道陆俊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个普通郎官,但他相信,这大概率是陆俊本人的问题,而不是有人故意针对他。

  从华阴之战开始,他就不断的有新举措出台,但凡有点本事,而又不甘于平庸的人,大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或是从军征战,而是去地方为官,再不济,也可以到军中做教习。

  如果这些都不肯做,或者做不成,那他想升迁就太难了,基本不可能。想凭借资历得到升迁,本来就不是郎官升迁的主流方式。

  以前是靠家世、人脉,现在是靠实力。

  所以刘协觉得,陆俊迟迟无法升迁,应该是陆俊本人的问题居多。

  但他没有明说。

  这个答案,还是让陆议自己去发现更好。

  刘协最后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能去参加郎官、散骑的考试,入宫为郎、散骑,或者去考讲武堂也行。

  三人答应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自然看得出天子对他们很满意,所谓考试只是走个流程而已,基本没什么问题。

  畅谈了一番后,刘协与胡综三人告辞,返回书坊。

  他打算在书坊吃个晚饭,然后回城。

  “孔明,你觉得这三人如何?”

  “都是一时之选。”

  “你最看好谁?”

  “陆议。”

  “为何?”

  “能忍,又不违众。”

  刘协转头看看诸葛亮,放声大笑。

  第七百四十一章 宁缺勿滥

  本质上,诸葛亮和陆议是一类人。

  能忍耐,更善于捕捉机会。

  只能忍,却不善于捕足机会,只是空耗岁月,过于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