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01章(1 / 2)





  刘协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他明白赵歧的意思。

  赵歧想在辞世之前看到太平,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不想再看到战火蔓延、百姓受难。

  他是见过太平,也见过苦难的人,更知太平的珍贵。

  “赵公……”刘协沉吟了片刻,郑重地点点头。“袁绍已经称臣,太平将至。”他又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荒芜。“朕有一件事,想拜托赵公。”

  “请陛下直言。”

  “不管将来是不是要迁都长安,这太学都是要恢复的。请赵公坐镇,主持此事,重现当年太学风采,为大汉中兴储备人才,多增养一些像公台这样既有学识,又不拘于成见的人才。”

  赵歧身体一振,饱含热泪的双眼中闪出兴奋的光芒。他挺直身躯,拱手双手,深施一礼。

  “臣歧,领旨。”

  ——

  辞别了赵歧、陈宫,刘协在太学旧址信步而行,一直没有说话。

  诸葛亮、庞统等人跟在后面,也不说话。

  他们都知道,天子的心情很沉重。

  一是因为眼前的情景很难让人高兴起来,一是因为赵歧的心愿带来的触动。

  他们没有赵歧那样的经历,他们最初的记忆就是黄巾起事,对黄巾之前的太平时光并没有多少印象,感触远远没有赵歧那么深。

  但他们都清楚,战争带来的伤害太大,而大汉已经承受不起这样的伤害。每拖一年,就是在大汉伤痕累累的身体上又割一刀,所剩无几的鲜血就会又少几分,离死亡也就更近一步。

  天子更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虽然很不情愿,还是决定接受议和。

  刘协手足并用,登上一座残破的土丘。站在丘顶,四下观望。

  “这是什么所在?”

  庞统、法正等人摇摇头,不清楚。

  诸葛亮四下里看了看,说道:“应该是明堂。在泰山脚下,有一座类似的建筑,据说是孝武时所建明堂。论始建时间,那一座才是大汉最早的明堂,这一座是孝平年间王莽主政时才建的。”

  刘协微微颌首,却没说什么。

  他虽然没说要来太学,但他让诸葛亮去打听赵歧的行踪,想必诸葛亮已经清楚他要干什么,顺便做了些功课。

  “灵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