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28章(1 / 2)





  虽然对陈琳将他与孙策相提并论让他很不舒服,但这个办法却可行。

  不杀,也不放,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等将来全取徐州,陈登的气也消了,或许还有回心转意的可能。届时重新起用陈登,为徐州代表,与冀州势力抗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像陈登这样能文能武的高门子弟,中原可不多见。

  袁绍接受了陈琳的建议,又让陈琳去劝陈登。如果陈登一意求死,他也没办法。

  在陈琳的劝说下,陈登也让了一步,开始进食。

  袁绍松了一口气,召集文武商议审配的方案。

  田丰表示反对。

  彭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坚池深。如今刘备又矢志坚守,迫降的可能性消失。一旦开始攻城,必然旷日持久,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攻城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兖州这些年连逢大战,民生凋弊,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必然要从冀州运一部分钱粮来补充。长途运输,消耗太大,绝非上策。

  况且冀州面临着上党、太原的威胁,荀攸又随时可能南下,不能不留一定的钱粮储备。

  所以,拿下徐州,以徐州的钱粮供应围城大军,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刘备能守彭城,麋芳却守不住郯县。攻克郯县后,派一支别部北上,夹击臧霸,将琅琊收入囊中,青州的钱粮也可以进入徐州,这不比从冀州运更合算?

  田丰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意思。

  冀州承担不起全部的消耗,应该就地征收徐州的钱粮,充当军用。

  他的意见,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绝大部分将领的支持。

  袁绍也接受了田丰的意见,随即回复审配,让他在牵制刘备的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做好围城的准备。等他拿下郯县后,会迅速回师,一起围攻彭城。

  审配接到回复,强烈反对田丰的意见。他再次派人去见袁绍。

  刘备的部下大多是新征召的士卒,现在强攻,取胜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延误了战机,让刘备有充足的时间训练新卒,届时再攻彭城就难了。

  袁绍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犹豫不决。

  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田丰连番力谏。袁绍半推半就,率部包围了郯县。

  第五百九十四章 少年孔明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田丰的眼光。

  郯县虽是州治,但是从一开始就没被刘备当作防守的重点。在沛县意外失守,徐州门户大开,人心惶惶的情况下,麋芳临危受命,赶到郯县设防,终究还是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