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3章(1 / 2)





  贾诩沉默不语,貌若出神。

  荀攸微微欠身。“臣以为,陛下不妨坐观其变,先将并凉经营稳固。若有余力,则遣使往幽州,尤其是辽东。”

  “如何经营并凉?”

  “屯田殖谷,与民休息。重开商路,富国强兵。”

  刘协看向贾诩。

  贾诩点头表示赞同。“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臣附议。”

  刘协有些不高兴。“能详言否?”

  贾诩再次沉默,荀攸笑了笑,接过了话题。“陛下担心户口不足?”

  刘协不置可否。他的确担心户口不足,但一提户口不足,贾诩就要提徙凉入关,以凉州户口充实关中。他不是不想让贾诩如愿,但凉州户口本来就少,大量迁入关中,必然使凉州难以为继。

  “陛下,百姓趋利避害,去危赴安。当初离开关中、河东,就是因为战乱。如今关中、河东安定,而关东则大战将起,他们将何去何从,不是一目了然的事么?”

  刘协琢磨了片刻。“你是说,袁绍不能传檄而定?”

  “他的伪诏,难道比陛下的诏书还尊贵?”荀攸无声而笑。“况且臣听说,他如今已经不敢再动辄以诏书自诩了。未战而气衰,岂能长久?”

  第三百八十三章 事有缓急

  得知袁绍不再肆无忌惮的以诏书行事,刘协还是有点欣慰的。

  这说明他的努力有了回报,袁绍感到了压力,不再觉得天下唾手可得。

  袁绍如此,其他人心向朝廷的可能性自然更大。不久的将来,不仅赵云这样的武人会来投军,读书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对后者不能期望太高。

  王莽篡位之前,也曾得到天下读书人的顶礼膜拜,宛如圣人再世。一旦发现王莽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人立刻翻了脸。

  除了极少数愿意为理想牺牲的人之外,绝大多人读书还是受利益驱动。一旦利益落空,理想就是一文不值。

  人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心里想着利益,嘴里却高呼理想,以正义自居,未免虚伪。

  说起伪君子,刘协随即就想到了袁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真小人。

  他记得袁术是在建安二年称帝的。严格来说,不是称帝,是称仲家。

  仲是行二,仲家就是自称老二。老大是谁,一直众说纷纭。

  但袁术心里没有了狼狈东归的朝廷是事实。

  如今他先在华阴击杀李傕,随即又在北疆大破鲜卑,袁术还敢目无朝廷,以仲家自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