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65章(1 / 2)





  只是如此一来,将来再想向前一步,可就难了。

  有王莽先鉴在前,他想做权臣很容易,想篡汉却难。

  见袁绍犹豫不决,王凌暗自感慨。早就听说袁绍多谋寡断,果不其然。

  袁绍感觉到了王凌的不屑,心中不悦,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也是这般自负的王允。

  心头的热血渐冷,他拭净眼眶中的泪迹,命人带王凌去休息,转头看向沮授。

  “公与,可有妙计教我?”

  沮授起身施礼。“主公,王子师以计除董卓,力挽狂澜,负天下之望。遗憾后事不谨,多有失误,大者有二:其一在安抚董卓旧部不当,其一在杀蔡邕无辜。安抚不当有外患,滥杀无辜有内忧。”

  袁绍若有若无地嗯了一声,眼神闪烁。

  王允被杀,他也想过很多原因,沮授所说的两条毫无疑问是得当的。

  但沮授说起这件事,显然是另有所指。

  最近对是不是要杀臧洪,文武有不少异议,很多人都认为臧洪有功,不应该赶尽杀绝。这里面固然有诸将不愿意付出重大代价攻城的心思,却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见。

  他本人也不想杀臧洪,背上忘恩负义之名,又损兵折将。

  毕竟杀张超的不是他,而是曹操。

  “公与,如之奈何?”

  “劝降。”

  袁绍苦笑。“他若肯降,何至于此?他那封拒降书,如今已经成了雄文,想必公与不会忘了。”

  沮授点点头。

  陈琳与臧洪同乡,曾奉袁绍之命作书劝降,却被臧洪拒绝。臧洪写了一篇长长的回信,表明决心,感人肺腑,搞得袁绍很狼狈。

  “陈容回来了,他愿意去劝降。”

  “谁?”袁绍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陈容是谁。“他怎么又回来了?”

  “四方求助无门,只求与故主共生死。”

  袁绍明白了,不禁轻笑一声。

  陈容四处求援碰壁,没求到一个援兵,如今又灰溜溜地回来了。看来还是嘴上声援的多,敢实际行动的一个也没有。

  沮授不动声色地说道:“劝降也罢,共死也罢,主公不妨给他一个机会,全他君臣之义。若能侥幸成功,也可避免无辜杀戮,又耽误时间。”

  袁绍觉得有理,答应了,命人去传陈容。

  他也不想打。如果陈容能劝臧洪投降,他求之不得。

  陈容进帐,见了袁绍之后,再三恳求,希望袁绍给他一个机会,进城劝降臧洪。袁绍故意拿捏了一番,勉强同意,并请陈容带话给臧洪。

  我很欣赏你的忠义,但张超死于曹操之手,与我无关。未能派兵求援,我也很遗憾。但事已至此,希望你能放下干戈,不要再负隅顽抗,免得伤了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