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2章(1 / 2)





  杨彪再次拱手。“陛下深谋远虑,臣甚是钦佩。只是远水难解近渴,陛下欲使河东行王道,当先减河东之重负。既然陛下有意巡狩美稷,臣敢请陛下移北军于太原,为陛下殿。”

  这一次,刘协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命士孙瑞率北军移镇太原,既能减轻河东负担,又能为他殿后,的确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当然,对杨彪和士孙瑞来说,此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旦北军到了太原,将来就算回师,也必然会留下一部分人马在太原,防备袁绍西进并州,或者将来东出冀州。

  行军作战,用熟不用生,熟悉太原地理的士孙瑞或魏杰自然是最合适的将领。

  士孙瑞立下大功,才有机会重提太尉掌兵。

  就知道你们不死心。

  “可!”刘协正中下怀,一口答应。

  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料之外

  天子愿意行王道,又践行承诺放权,虽不是尽善尽美,总算向王道迈了一大步。

  君臣各如所愿,这顿饭吃得很满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团结的大会,和谐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苦恼的只有荀彧。

  要让河东九万户百姓过上丰食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还要供养朝廷及两万大军,这个责任不是一般的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即使荀彧是王佐之才,也觉得棘手。

  施政不是论道,动动嘴皮子就行。

  他之前也没有类似的实践经验,天子突然要将践行王道的责任交给他,他压力山大。

  这顿饭吃了些啥,他根本没印象。

  晚宴结束,大臣们依次告退。不止一个人走过来,或是对着荀彧行礼,或者勉励荀彧几句,希望他能抓住这个机会,治理好河东,实现儒门几百年来的夙愿。

  但荀彧最希望看到的荀攸没有出现。

  宴会一结束,荀攸就回帐去了。

  他是侍中,天子近臣,帐篷就在御营里,离天子的帐篷很近,以便随时咨询。

  这也让荀彧想见他变得极不方便。

  荀彧想了很久后,还是决定回城,不见荀攸了。

  ——

  刘协站在御帐门口,看着荀彧走出了大营,向安邑城方向缓缓而去。

  “他能行吗?”

  一旁的唐姬轻声说道:“若他不行,臣妾也想不出谁能行。”她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或许王道终究只是理想,无法践行。”

  刘协转头看了唐姬一眼。“嫂嫂对他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