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8章(1 / 2)





  不管是哪种结果,对他来说都非常不妙。

  裴茂的额头沁出了冷汗,被城墙上的风一吹,遍体生寒。

  刘协微微侧身,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裴茂,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你不是想要机会么?朕给你一个机会,看你能不能接得住。

  士孙瑞先斩后奏,放过了卫氏、范氏,迅速缓解了形势,却也留下了隐患。

  以平叛为机,打击一批河东大族的计划无疾而终。

  河东大族献粮,解决了当前的粮食短缺问题,可这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土地还在他们手中。

  他没有坚持之前的计划,只是顺势罢免了士孙瑞,有两个原因:

  一是大量人口的流失使土地的缺口暂时没那么严重,抛荒的土地足以安置即将招抚的白波军,所以没必要在很多大臣都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激化矛盾。

  二是士孙瑞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主观上有意抗诏,而是他觉得这么做最有利。

  简单地说,就是他的动机是好的,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法。

  坚持追究士孙瑞的责任,只会让老臣们心寒,不如顺手推舟,解决另一个问题,延滞大臣们争夺的计划。

  但土地的问题还要解决,哪怕不那么迫切。

  本来他打算让荀彧来冲锋陷阵,既然裴茂与荀彧关系这么好,又极力推荐荀彧,他不介意将裴茂也绑上战车。

  闻弦声而知雅意,裴茂一下子听出了其中的危险。

  刘协并不着急。

  他有足够的耐心,哪怕裴茂最后选择放弃,他也一点不意外。

  相比之下,如果裴茂不假思索的答应,他反而会犹豫。

  刘协转头,看到了远处有些失魂落魄的杨修,招招手,叫过蔡琰。

  “他有事?”

  “可能是想请见吧。”蔡琰含笑说道:“臣正好遇见,说了几句闲话,还提到了陛下的那句诗。”

  “哦?”

  蔡琰看看裴茂,将杨修续的诗吟了一遍。

  裴茂在一旁听着,心中不免焦灼。

  杨修的诗里透着强烈的功业心。如果天子给他机会,他会毫不犹豫的抓住。

  裴茂暗自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