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8节(1 / 2)





  那个同学还好心提醒王美清,“要不然,你让家里也想办法给你找个老师补补课?”

  王美清摇了摇头,“不补了,自己多做些题吧。”

  同学,“也是,人家赵娜娜爸是教育局的局长,咱们可没这个条件。”

  王美清笑了笑,“确实。”

  王美清开学没多久,王爱军来了。

  “年前把分田到户的事给定下来了,年后量地抓阄,咱们家一共分了三亩一等地,一亩二等地,一亩盐碱地。”

  一说起田地的事,王爱军都是眉飞色舞,“一等地和二等地我打算都种成小麦,那一亩盐碱地,不咋长庄稼,我打算空上半年,下半年种上高粱,听老人说,盐碱地种高粱,多少还能收些。”

  王庄大队一共有十来亩盐碱地,虽然也引了水渠过去,可历年都是不见收成。

  以前是吃大锅饭,社员们也懒得在上头花心思,如今不一样了,分给各个人了,都开始琢磨在上头种点啥,多少见个收成,也比空置着强。

  王爱军也一样,请教了不少老人,然后决定在这块地里种高粱。

  对这个大儿子,孙桂枝总觉得亏欠了他,毕竟现在一家人都吃上商品粮了,就他还窝在家里土里刨食。

  孙桂枝等王爱军叨叨完了地的事,跟王爱军说道,“爱军,回头我跟你叔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在哪个厂里给你找份工作。。。。”

  王爱军却连连摆手,“找啥工作我都干不来,我就适合种地,也喜欢种地。”

  王爱军说的是心里话。

  厂里的那些个机器他学不会,人际关系他弄不懂也弄不来,只有在田地里劳作,他心里才会踏实。

  尤其是收庄稼的时候,看着地里成熟的庄稼,他心里就会感到特别喜悦,也特别满足。

  以前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基本都一个样,现在分田到户了,日子更有奔头了,他更不舍得离开田地了。

  所以他早就打定主癔 了,这一辈子,他啥也不干,就跟土地打一辈子交道,随便谁说他没出息。

  第113章 看病

  王爱军在那儿说盐碱地的事, 王美清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突然就想起来,上辈子她好象看到一则报道, 说是在盐碱地里种水稻,可以改良盐碱地的土质。

  王美清便跑到王爱军跟前,“大哥,我听收音机里说, 种水稻可以改良盐碱地。”

  王爱军眼睛就是一亮, “收音机里真这么说过?”

  孙桂枝笑道, “她才多大个人, 知道啥是盐碱地。”

  罗老太瞪了她一眼,“又看不上我外孙女, 我外孙女知道的就是多,比你强。”

  说完又把王美清拉到跟前, “你在哪个广播台听到的?”

  “哪个台我给忘了, 好象是一个农业节目。”

  高大全沉思了一下,然后跟王爱军说道,“既然二丫说听过,那收音机里肯定是播过,这样,明儿个我去趟农技站, 问一下,如果农技站的技师说有可行性,那就试试。”

  高大全作为县里主抓工农业业的副县长, 显然考虑的更深远。

  全县有那么多盐碱地,因为不长庄稼,一直荒废着。

  要是在盐碱地上真的种水稻成功了,那全县能增收多少粮食啊。

  “行,那我等叔的信儿。”

  王爱军挺高兴,没想到这趟来还有个额外的收获,他揉了揉王美清的头发,笑道,“要是真种成了,大哥让你天天都能吃上大白米饭。”

  第二天,高大全亲自去农技站跑了一趟,农技站的技师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分析说应该可行,还跟高大全说,要是王爱军有啥技术上的问题,随时都能去找他。

  高大全把农技师的话原样说给王爱军听,然后让王爱军自己拿主意,王爱军二话不说拍了板:试!

  王爱军愿意试一试的理由很简单:二丫是个福娃娃,她说行,就肯定行!

  即使真的不行,也无非是多花了点力气,反正那片盐碱地,原本也没指望能长出庄稼。

  王爱军说干就干,买了稻种,一边向农技师请教,一边自己摸索着育苗,然后引水,插秧。。。

  王爱军在种地上,特别有韧劲,也有钻劲。

  他虽然识字不多,可农技师借他的一些种植方面的书,他愣是给啃完了,然后还一天到晚的泡到那块盐碱地里琢磨,都快魔障了。

  整个王庄生产大队的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爱军怕是疯了,盐碱地咋能种出水稻,净浪费稻种,还不如碾碾煮米汤呢。”

  “我看是钱多,烧的。”

  。。。。

  就连王满银也跑过来问他,“爱军,你这能行吗?老庄稼把式可都不敢这么种。”

  “行不行试了才知道。”

  “要是长不出来咋办?”

  “长不出来就长不出来,顶多是多花了点力气。”

  这心态,是真好,王满银坚起大拇指,“叔服你。”

  老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那块被社员们断言鸟都不拉屎的盐碱地,还真的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