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9节(1 / 2)





  王美清这边,以前是觉着王晓菲很讨厌,所以不愿意搭理她,现在不讨厌王晓菲了,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她。

  毕竟帮人一把,胜造七级浮屠嘛。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人已被掏空,请求支援啊,拜托拜托!

  第96章 考试

  1977年的春节,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过的比往年热闹的多, 家家户户, 别管是穷的还是富的,都买了鞭炮,大年三十的晚上,噼哩啪啦的放了半宿。

  虽然大家依然穷, 有些人家依然吃不饱饭,可大家眼里看到了希望。

  有希望就有奔头!

  一眨眼的功夫,7年就过去了一半。

  王莲清就要初中毕业了, 她学习成绩一般, 也是硬撑着拿了个初中毕业的文凭。

  王莲清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也没想过去上高中, 她更乐意做的事,是在家里操持家务,做针线活。

  这几年,王莲清学习上没啥长进,家务活,尤其是针线活倒是学的飞快,纳的鞋底,针脚匀称,细密,在王庄大队是一等一的好。

  程爱淑经常夸王莲清,“就凭大丫这手针线活, 以后也不愁找个好婆家。”

  脾气好,长的周正,又做的一手好针线活,还是个初中毕业生,这样的姑娘,在农村可是是抢手的很,所以王莲清初中还没毕业呢,就不断有人上门提亲。

  孙桂枝却是叹了一口气,“我倒宁愿她学习上多下点功夫,起码能上个高中,日后哪儿招工了,凭着个高中毕业证,也能吃上商品粮。”

  农村人,天天地里刨食,风吹雨淋的,再标致的姑娘,天长日久的,也会变成黄脸婆,这点看看孙曼娜就知道了。

  孙曼娜刚来王庄大队的时候,多水灵一姑娘哟,可这么些年下来,当年的水灵大姑娘,早就成个脸糙人也糙的乡下婆娘了。

  可偏偏的这个大闺女,跟她大哥一样,压根儿就没想过吃商品粮这回事,土里刨食也刨得乐呵呵的。

  程爱淑安慰她道,“各人有各人命,你看着好的,她看着不一定就好,只要她自个儿喜欢,日后不后悔就行。”

  孙桂枝又叹了一口气,“也只能随她了。”

  程爱淑抿嘴笑道,“你有二丫这么一个好闺女,你还有啥气可叹的?”

  一提到王美清,孙桂枝登时眉开眼笑,“大丫要是有二丫一半聪明就好了。”

  说到王美清,孙桂枝才想起自己为啥找程爱淑来了。

  孙桂枝现在住在公社,没啥要紧事,她也很少回来,今儿个也是为了王美清的事,所以特意过来找程爱淑商量。

  往前王美清就该考初中了,按他们校长的意思,想让她跟石南一块儿考县里的初中。

  以前都不重视教育,在哪儿上初中都一样。

  可今年不一样了,去年恢复了高考,举国欢腾,教育也都开始重视起来,各个学校都卯足了劲儿开始比升学率,比重点率。

  所以王美清他们学校校长,想让俩孩子考县一中。

  县一中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都是县里的重点,因为招生条件高,下面学校的学生,很少能考上,要是王美清和石南考上了,那也是学校的荣誉,校长脸上也有光。

  王美清倒是愿意去县一中念书,不过去县一中念书,就要住校,罗老太不愿意了。

  “二丫这么小,身边也没人照顾她,夜里她踢了被子,谁给她盖?她夜里起夜,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披个衣裳,冻着了咋办?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谁在她身边照应她?她要是吃不惯学校的饭,饿坏了咋办?”

  ……

  罗老太噼哩啪啦的说了一大堆,总之一句话,王美清去县城读书可以,可不能住校,理由就是她太小,身边不能没人照顾。

  这可把孙桂枝和高大全给难为住了,老太太一手带大了王美清,王美清现在就是她的命根子,要违了老太太的意,只怕会伤了老太太的心。

  可王美清又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公社上初中,又怕误了孩子。

  孙桂枝没了辙,就过来跟程爱淑商量,毕竟石南也想考县上的初中。

  孙桂枝把来意跟程爱淑说了,程爱淑给她出了个主意,“上半年国强去县里培训,跟我说现在县城里都有外往租房子的了,实在不行,就在学校旁边找间屋租下来,老太太还跟过去照应二丫。”

  孙桂枝一听,这主意不错,“租了房子,叫南南也一块儿住进去。”

  程爱淑笑了,“他一个臭小子,皮糙肉厚的,住哪儿不一样,就叫他住学校,用国强的话说,磨练磨练他。”

  程爱淑说完,又噗哧一声笑了,“说的好象那臭小子就一定能考上一样。”

  孙桂枝却相当自信,“咱家俩孩子那么聪明,肯定能考上。”

  解决了一件心事,孙桂枝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回到公社,老远就闻到一股肉味,孙桂枝心说这是谁家又有喜事了?

  结果回到自己家一看,原来是罗老太在炖肉。

  “娘,今儿个有啥喜事?”

  罗老太一看到孙桂枝回来,就笑得合不拢嘴,大声道,“大喜事。”

  孙桂枝疑惑道,“啥喜事,我咋不知道?”

  王美清从屋里跑出来扑到了孙桂枝怀里,“你跟我爸都调到县里去了。”

  孙桂枝就是一愣,随后惊喜道,“这是你爸说的?”

  上调的事,年前组织上确实找她和高大全都谈过,不过谈过以后,就再没信儿了,孙桂枝还以为这事儿要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