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1 / 2)





  正在众妃嫔忙着和家人联系,要兴修别院,越奢华越好时,章和帝在和一美人游园时,突然昏倒,后御医诊断只说是劳累太过,却始终不能让皇帝清醒过来,后宫、朝野顿时震荡起来。

  玉德妃闻听此讯,大惊之下,立刻准备回宫,却被侍卫围困,言说皇帝此病和玉德妃脱不了干系,她既然是戴罪之身,自然不能接近皇宫。曲青青深爱皇帝,怎么忍受他病重时自己却不在身边?

  换上男装,戴上面具,强行冲开包围。

  侍卫们不敢硬拦,生生让其直扑宫门。

  因上面传令,即日起宫禁,任何人不得进出,玉德妃再次被拦了下来。青青怀疑宫中有人对皇上和太后不利,再次硬闯,这次却没人和她客气,直接被一队女壮士押下,幽禁于掖庭,倒是终于进了宫。

  玉德妃被幽禁,她的娘家也被团团围住,好好一次风光的省亲归宁,却转眼成了悲剧。可以想见,若皇帝不能及时转醒,玉德妃便要如同当年的王贵妃一样,香消玉殒。

  皇帝病情数日来没有起色,太后亲自照料,虽知道玉德妃之事,但她确实有些嫌疑,又有朝野间一些文人武将持“妖妃谋害帝王”的言论,不管太后心中作何感想,总归不好在这当头再生事端。好在此时贵妃等人都在全力争夺储位——国不可一日无君,三天已经是极限,再几天皇帝没有起色,就只能自动退位了。

  现在,大臣们提议先决出储君,暂摄国事。

  太后不愿,但即使是独孤家,也有些心动,她却是只能拖延,不能完全反对了。

  本以为皇位已经是三皇子囊中之物,即使独孤家有些别的想法,到底不能服众,只能支持三皇子。七皇子心忧父皇,不肯在朝堂为兄长说一句话,只每日在皇帝身边伺候,孝心可感动天。

  可是,第三天晚上,突然大军围城,领头的却是顺王和本应该在魏州,不能接到消息的大皇子。

  贵妃等人猛然发觉不对,立刻寻前贤妃,哪里还能找得到人!即使大臣和后宫喝骂顺王和大皇子谋逆,但京城现在只有兵士三万,其他驻军要赶来,至少是三天以后。在那之前,筹集了十万兵马的顺王和大皇子,都能将皇宫里的人杀个无数次了。

  二皇子等人毫不畏惧,当夜就着戎装出城迎接兄弟叔叔,并放言——若想要进宫谋害太后和父皇,只从兄弟尸体上踏过便可。朝中大臣也多数从家中赶来,以血肉之躯挡在玄武门外。

  一时间,顺王和大皇子也不敢妄动——不然,即使登上皇位,这大汤各处的节度使可不是吃素的。

  顺王喊话道:“皇兄被奸妃蒙蔽,日渐昏聩,现在更是被奸妃毒害,不能起身,国事乃天下事,非我夏侯一家之事。”

  大皇子接着说:“本王母妃素有贤名,却被奸妃陷害,承受莫大侮辱,甚至危及性命。前日,母妃费劲千难万险,逃出宫门,却原来奸妃一直在给父皇服用药物,这次离宫前更是加大量,欲致父皇于死地。国不可一日无君,本王乃父皇长子,出身高贵,长于武功,得叔父顺王支持,正该救万民于水火!”

  这话一说,虽然众皇子都斥责其狼子野心,无耻之极,但也有大臣倒戈——不管事实怎样,如今皇帝起不来,怎么说都是大皇子和顺王一家之言,实在难为。加上之前为了保命或是从龙之功的人,大皇子和顺王的队伍倒是渐渐壮大了。

  这时,太后亲自出来城门,还是那句话——要进宫,先血洗皇室吧!

  僵持了三个时辰,众人都疲惫已极,忽然远处人声鼎沸。

  到得近处,竟然是无机大师带着数不清的平头百姓,手持锄头木棍,口口声声要勤王,不容许反贼肆意嚣张。

  大皇子和顺王大惊失色,太后却对无机大师点头示意,胸有成竹。

  这下子大皇子和顺王骑虎难下——之前他们谋划一年之久,顺王更是蛰伏三十多年,今日深夜率军抵达宫门,本身是有内应,让他们悄然入宫,迅速稳定形势。可不知为何,消息走漏,皇宫里的人竟然有了防备,不然这些皇子哪敢这样悍不畏死的!时间拖得越久,对叛军越是不利。毕竟天子无过,哪怕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也该有太后和众大臣商议储君,暂摄国事,如何能接受这般武力反叛?

  若是雷霆之下,既成事实,无能为力便罢,如今僵持着,自然没人再服软。之前倒戈的,更是后悔不已。

  可是大皇子和顺王也不能下定决心,立刻杀人。这祖母、兄弟甚至无辜百姓、有德高僧,任何一个被杀害,这谋逆者的皇位就坐不太稳当。毕竟,这是一个大国的皇帝,而不是山寨的首领,不是武力就够了的。

  大皇子还在踌躇,甚至悔意渐甚。

  实在不该听母妃之言。

  顺王却一狠心,举起长剑,就要让大军开杀戒。他本来就没觉得自己能坐上那个位子,只是宫里钉子传来消息,章和帝就要对自己动手,刚好贤妃(前)不知用什么办法,让章和帝倒下了,且逃出宫门,求自己这个老情人帮忙,扶他儿子上位。顺王本来就不怎么看好这次行动,但是他已经等不得了。三十多年蛰伏,装疯卖傻,那个先帝口中的麒麟儿、第一子像是前世之事。可是章和帝近年来,明明越发昏聩,沉迷美色,却偏偏越来越得人心,还剪除了世家的大部分枝蔓,皇位越来越稳,他知道,自己这个顺王,怕是活不长了。

  如此,为何不搏一搏?

  即使不能成功,总能杀几个罪魁祸首,为父皇和母妃报仇雪恨,了解这憋屈的生命。

  长官长剑所指,军士们心中并不怎么甘愿,但在顺王铁杆地鼓动下终于是让玄武门染上了血色。

  大皇子见此,心中一狠,觉得自己既然是天命所归,即使和预兆不同,但上天总不会让自己失败,也挥剑朝自己兄弟血亲而去。

  御林军誓死保卫,二皇子和七皇子更是身先士卒,浑身浴血。

  正当此时,头顶忽然传来烟火爆竹声。

  一绝色美人扶着龙袍男子,自城墙上,冷冷看向所有人。

  却是章和帝和玉德妃曲青青。

  所有军士不由自主停了手。

  这三年多,章和帝的名声不是盖的,否则,明觉大师和无机再怎么有三寸不烂之舌,升斗小民也不会参与这样的皇室斗争。

  谁当皇帝不是过呢?

  但是,明君治下,大家能吃饱肚子、过好日子,若换了个谋逆上位的皇帝,不说改进农具了,万一是个暴君该如何是好?最重要,如今各方节度使掌兵,而一旦皇城中那位贵主子没了,她的亲人难道不会起兵为其报仇么?独孤家、朱家、姜家,哪个是好相与的?到时候,大汤燃起战火,若再有蛮族入侵,百姓们自然流离失所,苦难不断。

  大师们讲明道理,众多信徒、普通百姓也不是傻得,虽然对刀兵怕得要死,但也愿意来此守卫皇城明君。

  章和帝是戎马皇帝,在兵士心中的地位绝对比顺王和大皇子这两个要高无数倍。他一出现,还没说话,就有一半的叛军放下了武器。

  剩下的,却是先帝给顺王留的后手,铁杆得不能再铁杆,绝不会背叛。

  然,事情其实已经落下帷幕。

  大皇子,秦王殿下,默默流下一滴泪,又想起那个美梦。

  如今再看,这些年,梦里的事,虽然有相似处,其实却是南辕北辙。

  一场黄粱梦,终成空。

  作者有话要说:猜到了么?

  不要觉得造反的莫名其妙,他们都是被女主这个冷酷无情的给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