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关键时候还是郭氏打了圆场,“都吃饭。老大媳妇,你要是不想吃,你就回屋待着。”

  郭氏鲜少如此不给刘氏面子,刘氏虽然平日斤斤计较,可那也是仗着公公婆婆好说话,若是他们俩都生气了,她也不会太过明目张胆。

  其实刘氏这个人,你说她整日挑事吧,她倒也没有太大的能耐,可酸言酸语实在太多。她就是有这个本事,又不说多过火的话,又叫你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让你生气也没理由骂她。

  原本每日边吃边聊的氛围没有了,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吃完。唐老爹让孩子们出去,留下了几个大人。他一顿饭吃得索然无味,认认真真的考虑着分家这件事。

  老话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唐老爹想着他可能错了,老大媳妇这个样子,这家早晚是要分的。便是他硬拦着不分,日后老二若真走上了仕途,老大媳妇也是个绊脚的。

  “老大,你媳妇要分家,不是一日两日了,你心里是个什么章程?”唐老爹先是问了大儿子,并没有过多解释唐清的事情。

  唐海其实一直挺孝顺,他想顺着父母的意思一起过,可是自己婆娘那性子,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刘氏就是那样执拗的性子,她要想干什么,若是干不成,不知道能生出多少事来。

  这一犹豫,让唐老爹产生了误会,以为大儿子是不好意思说。他无力的叹息了一声,“罢了,既然想分,那便分了吧!”

  唐家在玉河村勤勤恳恳经营多年,也不过只有十八亩良田。唐老爹将田地一分为三,两个儿子一人六亩地。剩下的六亩老两口自己留下了。

  “我如今虽说断了腿,可日后还是能动。我跟你娘能劳动一天,不用你们管,日后动不了了,谁奉养我们,这六亩田就是谁的。”这是唐老爹的原话。

  唐清要读书,唐老爹便想偏着他一些,若不然他们老两口就直接归到大房了。如今这样分,他要再供老二读书,刘氏不想闭嘴也得闭嘴。

  刘氏自然不乐意,可她已经如愿分了家,若是此时再说话,怕就要吃亏,于是她闭了嘴。

  分家最难过的,是心理上那一关。至于分分东西分分田地这些,是十分简单的事情,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捋顺好。

  这日晚饭,唐明月还是跟聂恒宗在二房屋子里吃的。上房那边分家的事,又是拜爱偷听的唐明玉所赐。

  “大伯娘说爹爹请郎中买书买纸都花钱,还问大哥娶亲咋办。”唐明玉还小,想的不多,听到什么说什么,也不知道要避着聂恒宗。

  唐明月听完先看聂恒宗的脸,“大哥哥,你不要多想。”

  本来吧,唐明月要是不提,聂恒宗一时还真没反应过来。唐明月这样一说,聂恒宗立时就回过味儿来了。那郎中可不就是特意给他请的。

  一个四体不勤的主子,出门是想不起带银子这种事的。再加上聂恒宗又想把自己表现得十分可怜,那兜里可是干干净净一个子儿都没有。

  原本他以为自己想的已经很周全了,可此时看来并不是,实在是他低估了唐家的穷困。他身上连个铜板都没有,想打一打刘氏的脸都做不成。

  聂恒宗见唐明月脸上的神色十分焦急,定然是怕他想多了,聂恒宗又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月儿放心,哥哥不会多想。”

  唐明玉传完话又跑出去,想听听会不会有什么新消息。

  屋子里剩下聂恒宗跟唐明月两个人。唐明月仔细看了看,见聂恒宗脸上的确没有出现她担忧的情绪,心情便好了起来。

  这两天她仔细观察过聂恒宗,发现他的手十分细嫩,比她娘的手都要细嫩。随后想起大房里堂哥满是薄茧的手,心里隐隐有了猜测,他觉着聂恒宗大抵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兴许也是个读书的也未可知。

  穷人家这样大的孩子,已经能帮着家里做事了,那手上绝不会如此细腻。唐明月思来想去,便有了小主意。她跑到唐清学习的地方,将那些书本里一本翻了许多遍的《三字经》拿了出来。

  这本书唐清早已用不到,便索性拿来给女儿开蒙。唐明月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此时她将书摊开放在聂恒宗面前,“大哥哥,你看看这上面的字,你认不认识?看看能不能想起自己是不是认字?”

  “月儿想我早点恢复记忆?”聂恒宗心里有些微微的别扭,想着唐明月是不是不愿意和他待在一起?

  这两天她经常会问他:记不记得住,能不能想起来?聂恒宗听多了,心情便有些不好,想着他装失忆就是为了能赖在唐家多待几天,可惜他的小月儿竟然不懂他的心思。

  这想法其实有些无理取闹,可是聂恒宗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了。

  唐明月盯着书上的字,没有抬头看聂恒宗,老老实实的点点头,“当然啊!”唐明月说罢抬起头,弯着嘴角露出小梨涡,“我想知道大哥哥的名字呢!”

  聂恒宗见唐明月一脸没心没肺的模样,暗暗摇头,语气里有些不快,“可我若是想起我是谁,就要回家了,到时候月儿就看不到我了。”

  “大哥哥不能再来看月儿吗?”唐明月的小梨涡不见了,口气里明显带了一丝难过。两个人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可她却很喜欢跟这个大哥哥待在一起。跟他待在一起,比跟旁人在一处都快活。

  小姑娘忍不住嘟起小嘴来,“好为难啊,大哥哥若是一直在这里陪着我,大哥哥的家人该有多着急呢?”

  此言一出,聂恒宗真有些无地自容。相比起唐明月的坦率真诚,他的那些心思,真的不配跟她说出来。

  两个人都没做声。聂恒宗开始责怪自己,说好一辈子把她捧在手心,却为了这么点子破事,让她心里难受了。

  二房两口子终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唐明玉。几个人的脚步声打破了两个人之间的安静。唐明月站起身,迎了父母进屋。

  家里分家的事,是瞒不住聂恒宗的。唐清怕他心里有负担,还特意来跟他说起:自己已经接了抄书的活儿,也还在想其他办法,总归不会让家里人饿死的,让他放心待着就是。又说哪日他脚上方便了,带他去府城找郎中。

  其实在很多乡下人的心里,唐清做的这件事,是很让人理解不了的。农户人家日子不好过,多养个人那不是多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唐清自己花销也大,不是多富裕的人,装什么大半蒜呢?

  正是这种普遍的想法,刘氏因着这件事闹腾时,大家都没觉得她有多不对。聂恒宗听到唐清这番话,很恭敬的谢过唐清,又说将来寻到家人了,必倾尽全力回报他。

  “说什么回报不回报做什么,放宽心,说不得病就好了。”唐清拍拍聂恒宗的肩,并没多说,不管别人如何说,遇到这样的事,他总是没法不伸手的。

  刘氏作天作地的分了家,不想没过两日,吴氏的嫂子就上门来还钱了。

  第6章 挣钱

  吴氏的娘家嫂子姓冯,她嫁进吴家的时候,吴氏才七岁,说是看着小姑子长大的也不为过。如今十五年过去了,姑嫂之间从未生过矛盾,感情十分要好。

  冯氏上门,刘氏是最早看见的,心想这家家忙着侍弄地的时候,冯氏上门,搞不好又是来找吴氏帮忙的。这么一想就很庆幸两家已经分开过了,只是心里这么想着,不影响她开口打招呼,“月儿她舅娘,这是家里得闲了?”

  两人年岁差不多,只是因着男人的关系,冯氏要叫刘氏一声嫂子,她客气的回了一句,“嫂子忙呐,我来看看阿莹。”

  拜刘氏的大嗓门子所赐,吴氏在屋里就听到了动静,她小心坐起身子迎了出来,“大嫂,你咋来的,快进屋。”

  吴家住在朝阳村,离玉河村有着距离,来往一趟靠走可到不了这么早。冯氏听小姑子问,笑眯眯的答道:“高家大嫂回娘家,我蹭他们家的骡车过来的。”

  冯氏手里拿了两瓶酒,跟吴氏到上房看过唐老爹夫妇,将酒留下,就随吴氏到二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