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浅谈保健品行业的发展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亚健康人群也日益增加,为了改善人民体质,保健养生行业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治未病的保健养生领域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指出,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属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并将此纳入区域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由此,保健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过,建立在以中医治未病理念发展起来的保健品行业,近几年来因一些为谋取暴利而走险的不法商贩,在宣传保健品的功效时夸大其词进行虚假宣传,坑了不少老年人的利益,导致有关部门将销售保健品行业列为黑五类行业。像鸿茅药酒、铁皮石斛、冬虫夏草的负面新闻汗牛充栋。这使得养生保健的产品饱受诟病,许多人不分青红皂白,将保健产品一概视为虚假的伪劣产品,也将推销保健产品的人一概视为骗子。

  诚然,保健产品受人诟病是有深层原因的。有的将淀粉当奶粉卖,有的将萝卜当人参卖,有的偷工减料影响保健产品的本来效果,这是不良商家造成的。像“三鹿奶粉”事件,的确令人愤慨。然而,面对保健产品行业,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一概而论,相关政策更是不能够予以“一刀切”。毕竟,像“蜂皇浆”、“东阿胶囊”、“灵芝孢子粉”、“氨基多糖”、“野生移栽林下参”都是很有效果的保健产品,却因人们的不相信,生产企业变得生存维艰。那对守本分的良心企业不公平。

  我们要谴责的是偷工减料、制造假药的不良商家,而不是将矛头指向为国家、为民生踏实贡献而有良心的实体保健品企业。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对保健品产业进行整顿,去伪存真,留下有实力、有良心的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为一些好的保健品正名。

  2020年7月16日于笔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