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34)(1 / 2)





  虽说能者多劳,可也不能让人家过劳死吧。

  我知道父王打算把这个任务交给韩先生,可是这也太突然了。

  韩国,不太行。盖聂委婉道。

  好歹是培养了韩非的国家,这个跪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扶苏扶额:我也知道父王的速度会很快,这个时间推平韩国也算是预料之中了。但父王一点周转的时间都没给我啊。

  韩先生带着那批法家弟子去重制律法,那学宫怎么办?总不能继续让我带着阴嫚和将闾去管着吧。

  想到这里,扶苏又有些头秃:先生带出的那批刑官送了三分之一去了韩国,按照这个速度,刑官人数也不够。

  对的,那批前往韩国的刑官是韩非一手带出来的。在彻底投诚之后,他被秦王送去了建立好的学宫。

  名义上仍是长公子的老师,实则是在学宫生院挑选合适的人手培养,为秦国日后的收拢六国做准备。

  目前为止进度最好的,就是那批刑官。

  盖聂沉默了,毕竟他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告知扶苏嬴政的原话。

  嬴政说,扶苏那臭小子已经不需要什么老师来教他了,让他老老实实给朕管好那批小崽子。学宫做的不错,他征收了,最好要人时什么类型都有。

  之类的话。

  盖聂于是只道:你照看好你下面的弟妹就可。

  父王原话一定不止这样,不然您不会沉默那么久。

  扶苏说完又在心里接了一句:我可不想一直受困于人类幼崽。

  但他面上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沉吟片刻道:算了,原本学宫也是为了给父王输送人手才创办的。

  盖聂颔首,道:如此正好,我听闻蹉峨山中有异象,打算前去一探,你可要与我一起?

  扶苏眼前一亮。

  自从秦军开始动作,隐藏在暗中的那人也开始动了起来,表现在明面上的,就是以六国贵族名义派出来的杀手。

  暗地里则是七国不断冒出来的异常情况,甚至蔓延到了秦国境内。

  在这之前,有嬴政坐镇于秦,鲜少有异族敢冒着得罪大气运者的风险来此作乱。

  能够来的,自然就是那幕后人的手下。

  自然,他们从未走到嬴政或者扶苏面前。

  前者是因为盖聂出手太快,让他们还未曾领会到嬴政身上那足以让地府鬼神都为之战栗的气运之威就跪了。

  后者则是因为,不管他们来多少,都在出现于扶苏眼前之前就被这人随意拨弄几弦就没了。

  有的甚至比当初的白骨妖还要脆。

  这让扶苏有了一种奇妙的错觉要不是找不到那滑不溜啾的幕后人,就算没有纯青他也能把对方解决了。

  毕竟随着扶苏过完十岁生辰,他的琴弦已经增加到了十二弦

  从这里扶苏可以确定,虽然他上一世或者上上上不知道是哪一世和那个耍剑的小祖宗打架把他的琴弦给碎光了,但是五十弦并没有全部落到其他世界。

  他身上定然还有其余琴弦,只是出于某种原因,被封存在他的魂魄里。

  想到这一点的扶苏忽然有些庆幸,因为目前只有一个来自天外的纯青道长为他带回了一弦。

  倘若真的是五十弦都散落诸天万界,那他往后还需要去其他世界找回来,诸天万界何其多,他要找到什么时候去?

  这对扶苏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扶苏隐约觉得,这十二弦可能就是他在这一世能唤出的上限了。

  有了远胜于自保的能力,扶苏自然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因此在盖聂邀请时,他心动了一瞬。

  然而他还是摇了摇头,遗憾道:盖先生,我若是走了,阴嫚和将闾还压不住学宫文院和理院的人。

  无碍。盖聂说道,你有分寸就好。

  说罢,盖聂抱着他的剑转身离开了。

  望着这位剑客远去的背影,扶苏在原地唉声叹气,叹自己真是自讨苦吃。

  他如今还小,秦王再如何奉行能者多劳的理念,也还没到把扶苏当李斯那种用法的程度。所以扶苏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咸阳宫中玩玩弟弟妹妹,呸不对,是给弟妹启蒙和教导他们。

  扶苏其实算过,等到父王一统天下之后,国土广阔百姓繁多,该有多少个位置需要去填上?有能力的官员,是越多越好,总不能等到什么都合并了之后才发现缺人吧。

  于是扶苏仿照昔日齐国稷下学宫,又参考三千界某些成员的世界里所谓大学建成一座属于秦国的学宫。

  所谓学宫,其实现在位于咸阳城外的一座大型文化交流场所,也是秦国日后的人才来源。

  学宫起步不算早,目前只粗略分三部分,即理院、文院和生院。

  理院的学子,大都是被秦国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儿吸引来的,这里有那些另他们魂牵梦绕的精妙机械。而长公子有令,若谁能改进贴在院中的图纸上的东西,就有资格接触更深一层的机械。

  文院的学子,便是来自儒家法家等百家的弟子。他们来的理由就五花八门说不清楚了,但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秦王承诺,他将建立一座万世藏书楼,收录天下学说著述,记录作者名讳,倾国之力将之留存后世。

  倘若是之前,难免有人会嘲笑秦王自不量力,天下藏书何其多,要占用多少地方,又如何全部收录呢?

  但是有了纸制的书本,这个可能就能成为现实。

  这些大家,再如何自傲,也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发扬光大乃至传至后世。而秦国虽大力宣扬过纸,流出来的实物却并不多,因此他们纷纷来到秦国。

  而这些人来到学宫,只要呆上个一年半载,扶苏就有自信说服他们。

  因为不管是这个世界此前人族统一的安定局面,还是三千界中其他成员的经验都告诉扶苏,只有大一统才不会有战争,百姓才有机会安居乐业。

  这个时代专注于修学的大家,又有几个不会被天下百姓俱欢颜的愿景所吸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