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二一章抢功(2 / 2)

  不久后,杨谅就率军凯旋而归,还带着启民可汗进献的礼物,可以说汉王之名在此时的大隋朝野中正是风头无两。

  杨坚乐得杨谅回来,加上是大胜,便准备了豪华的仪仗迎接,众人都看见那汉王得意风光的样子,在目光簇拥下跨马而行,人人都仰望,人人都羡慕。

  杨谅将都蓝可汗驱逐去了吐谷浑是这次战斗的最后一步,确实可见其将才,但之前两君对战,破开战局的是长孙晟,帮助突利可汗策反铁勒多部的也是长孙晟,甚至于让突利可汗答应岁岁向大隋进贡的还是长孙晟,照理说头功该归他,可杨谅硬是将功劳抢了过来,见到杨坚后夸夸其谈,并没有提过长孙晟之名。

  众人听着杨谅的讲述,除了对自己的夸耀,就是对杨坚的恭维,实在乏味。

  杨勇如今虽说在高颎的极力推荐下,终于得到杨坚的首肯,在朝中有了些职位,但毕竟不受宠,说话做事不比过去,听杨谅自夸,他不敢呛一句,只把牢骚和不屑都放在了肚子里,是连冷笑都不敢有一点的。

  杨广倒是面色和善了许多,嘴角始终噙着浅浅的笑意,听杨谅说完后,他附和着杨坚说了一句:“五弟确实年轻有为。”

  杨谅纵然知道杨广说的并非真心话,但到底是在面子上赢了,他冲杨广一抬下巴,眼神轻蔑地看着当朝太子,道:“孤比不得太子,只能靠这一身骁勇为大隋出力,为父皇分忧。”

  杨广心情已经差到了极点,面上仍旧维持着笑容,恭维杨谅道:“五弟过谦了。”

  杨坚听了半天,已经有些精神不济,可看着杨谅回来了,他又不愿意就这样去休息,便找了个借口打发了旁人,留下杨谅一叙父子之情。

  杨勇早不想留在文思殿,一听杨坚发话,他请了安就大步流星地离去。

  杨广不紧不慢地走着,见到前头的长孙晟,他便上去搭话,道:“长孙将军这是怎么了?不舒服吗?”

  长孙晟摇头,道:“多谢太子关心,末将没事。”

  杨广笑着与长孙晟并肩走,试探道:“孤看将军应是有话要对父皇说?为何又按捺住了?”

  长孙晟无奈地摇了摇头,道:“该说的都被汉王说了,末将已经无话可说。”

  “孤这个五弟天生就是这脾性,将军末要记恨。”杨广假意道,“其实父皇和孤心里都清楚,此次西北战捷,多亏有长孙将军,出谋出力,还力促突厥归顺大隋,这如今送来大兴的突厥贡品,都是将军的功劳。”

  被杨坚冷落至今,忽然听见杨广这话,长孙晟终于有了被认同的感受,加之杨广这亲善友好的态度,比起杨谅那般桀骜不驯,更是让他心生好感,不免感激道:“太子懂我。”

  杨广制止长孙晟行礼,道:“将军是大隋的功臣,要行礼也是对着父皇,孤未立寸功,受不起将军这一拜。”

  “太子当初率军平陈,是天大的功劳,如何这样自谦。”

  杨广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道:“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如今身为太子,做事不比从前,其实孤也想再回军营看看,体会一番与将士们同吃同睡的感受,只可惜,都只能是云烟往事了。”

  杨广这一通感慨即刻拉近了和身为军人的长孙晟的距离,甚至让长孙晟有一种与杨广相见恨晚的感受。如此一来,他稍稍走近杨广,低声提醒道:“末将有一句话,想告诉太子。”

  “将军请说。”

  “汉王志不在此,请殿下小心。”

  杨广面露惊色,忙劝长孙晟道:“将军慎言。”

  长孙晟有谋略,为人却忠信,认为杨广宅心仁厚,所以不免多说了几句,道:“末将无意听过汉王和部下所言,此次大捷归来,意在中朝,太子殿下长居大兴,近在天子身侧,万事当心。”

  杨广感激万分,向长孙晟揖道:“多谢将军提醒,孤记住了。”

  “末将不才,但也知道忠君忠国,君臣有分。太子殿下是国朝储君,天子之下便是太子,孰君孰臣,末将心里清楚。”长孙晟言尽于此,便与杨广告别。

  突利可汗虽然没有完成和杨广之间的约定,但送回来的消息确实可靠,否则杨广也不会知道杨谅抢了长孙晟这么多功劳,也就没有亲近这位边将的理由。此番两人的谈话可以说正是杨广期待中的顺利,日后只要稍加走动,那么长孙晟成为他麾下一将便是指日可待的事,到时候他便有了在边境隋军中的支持。

  杨谅虽然得了眼前的便宜,却因为这好大喜功的性子树了敌,失了人心,将来但凡杨广有动作,除了那些心腹,应该不会有什么支持杨谅的声音,好对付得多。

  如此一想,杨广的心情瞬间好了一些,就连离宫的脚步,也比来时轻盈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