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一章伺机(1 / 2)





  杨勇被废之后,关于太子人选的确立就一直存在争议,整个大隋朝廷也因此多时未曾真正太平,直到杨坚的那一道立储诏书颁布,不同党派之间的拉锯才算在表面上告一段落。

  开皇二十年,杨坚下旨册立次子晋王杨广为大隋太子。

  杨广一跃成为朝廷上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一时间,太子府门庭若市,代表着隋廷即将出现的一轮崭新的风貌。

  杨广在这场夺嫡之战中脱颖而出,势必引起其他诸王的反感,其中最为光火的就是杨谅。

  萧摩诃见杨谅为现实而愤愤不平,提议道:“殿下此时不宜表露太多情绪,否则容易招致祸事。”

  “过去大家都是藩王,平起平坐时,晋王尚且装腔作势。现如今他趁着孤和蜀王不合而渔翁得利,居然真的当了太子,你让孤如何稳得住?一想到日后要对他叩拜行礼,孤这口气真是……真是难以咽下!”说着,杨谅直接掀翻面前的桌子。

  “殿下还没看清?晋王就是看准了殿下如此冲动的性格,才留殿下在大兴和蜀王相残。殿下如果不谨记教训,日后便是晋王俎上的鱼肉,任他宰割。”萧摩诃亟亟道。

  杨谅满腔怒气还没发泄完,看着一旁的花瓶物件便都狠狠砸了,这才稍微消了气,有所冷静道:“萧将军可有对付那晋王的办法?”

  萧摩诃走近杨谅,道:“晋王虽做了太子,但朝中以高颎为首的一众官员依旧有想要复立废太子的想法,这对晋王来说就是一大威胁。况且,晋王坐了这个位置,他的一言一行势必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旦有了错处,必定要接受口诛笔伐。”

  “晋王城府极深,既然能够等这么多年,让他小心一点护着这太子之位也是正常,要抓他的错处,何其困难。”杨谅痛恨道,“眼看着就要到手的太子之位落入晋王之手,孤实在不甘心。”

  “此时便要忍。晋王既然可以蛰伏多年,一点点抓着废太子的错处,殿下为何不可以?就算殿下不耻晋王所为,但如今木已成舟,殿下如果只是怨天尤人,下场或许比废太子更惨。既不甘心,就要仔细谋划。晋王能成功,殿下何不效仿一二,或许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萧摩诃继续劝说道,“殿下如今认了晋王这个太子是事实所迫,但可以暗中观察,记录罪证。另一面,殿下可以暗中积蓄兵力,伺机而动。将来如果晋王有德亏之处,殿下拿着他的罪证也算师出有名,那晋王就是无力回天了。”

  杨谅细想之后,以为萧摩诃此计可行,心情随即好转许多,道:“萧将军所言甚是,是孤考虑欠佳,此时急不得,还需等待时机才是。”

  “而且晋王继任青宫,大兴的局面表面上已经定了,实则依旧暗涛汹涌。晋王歹毒,为了防止他暗中施计加害殿下,末将提议殿下应尽快离开大兴,回到封地。只要回了封地,晋王的势力进不来,殿下行事也会方便许多。”萧摩诃道。

  杨谅若有所思,问道:“其他诸王可走了?”

  “蜀王还未有动作,秦王倒是已经收拾了行装,应该明日一早就走。”

  “既然要走便不多留,明日孤就与秦王一道离开大兴。”杨谅的目光冷了下来,阴毒犹如蛇蝎一般,道,“孤要看看,晋王这个太子能做多久。”

  大局初定之下,各藩王即刻返回各自封地。

  杨谅听从萧摩诃的建议,在封地囤积兵力,随时准备对抗杨广。

  与此同时,大隋朝廷和突厥在西北的局面再度陷入僵持。杨坚派遣杨素前往西北抵御突厥,这一场拉锯之战旷日持久。

  杨谅为了重回大兴做着多番准备,也时刻关注着边境的情况。在萧摩诃的提议下,他向杨坚上谏道“突厥正强大,太原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

  杨坚以为杨谅所言在理,随即大发民工劳役,招纳亡命之徒与无户籍之人,大肆修缮兵器,贮存并州。

  “除此之外,陛下还任命了王僧辩的儿子王頍为咨议参军。”萧玚向杨广汇报道。

  “王頍……”杨广在记忆中搜寻着王頍的相关资料,道,“是个人才,看来这次汉王是想大干一场。”

  “越公在西北坐镇,直面突厥,汉王在并州屯兵,如果他从中作梗,很可能对前线的战事有影响。”萧夜心担忧道,“到时候很可能连累越公。”

  “汉王应该就是打的这个主意。”杨广已深思道,“有王頍在汉王身边辅佐是得小心一些。萧玚,你去把裴元通找来,孤有事要他去办。”

  萧夜心见杨广随即提笔写了一封密信,待裴元通到来,他亲自交付,郑重道:“一定要亲手交到突利手中。”

  待裴元通离去,萧夜心才问道:“殿下认为,汉王会从突厥内部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