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三章民心(2 / 2)


  “驯服百姓其实没有那么困难,难在我该如何说服将军。”

  这些人本就不服萧夜心一介女流插手这些事,不过是碍于杨广的面子才在《五教》一事上多加忍耐。如今书稿已焚,扬州城紧张的军民关系得到了缓解,他们便不再愿意听从萧夜心的安排,找各种理由搪塞。

  萧夜心早就料到这种结果,因此并不气恼,再给杨广的书信中也报喜不报忧,只期盼那些固执的驻军将领不要因为对江南的偏见,再度搅乱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

  杨广自从去了建康之后便督军作战,一直和这一带的反隋势力交锋不断,甚至几经辗转。

  最初,杨广和杨素由扬子津渡江,和朱莫问在京口/交战。此战隋军胜得还算容易,因此士气高涨。杨素再率军进攻,接连击败了晋陵顾世兴和无锡叶略。而然正在此时,刺史皇甫绩送来紧急君军报。

  见杨广愁眉不展,萧玚问道:“什么事?”

  杨广将军报交给杨素,杨素看后道:“玄侩趁我军和顾世兴、叶略交战,正围攻苏州。”

  萧玚经过先前几场战役的激励,此时斗志正高昂,道:“苏州邻近无锡,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带兵前去痛杀玄侩,以解苏州之围?”

  然而杨广和杨素却在此时沉默,这令萧玚感觉到自己年轻气盛,说了不合时宜的话,他便低下头,不敢做声。

  杨素知道,杨广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们原先商量的行军计划并非如此,如果现在出兵,确实可以扑杀玄侩之军,接触苏州之围,但如此一来计划被打乱,很容易让之前部署出现问题,反而给其余的反隋势力有可趁之机。

  杨广本就是抱着邀功的目的来江南的,自然希望事态的发展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他便能够减少意外,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拿下最大的功劳,可如今玄侩突然进攻苏州,令他犹豫再三。

  “苏州的屯兵比玄侩手下的人少了将近八千……”杨广寻思道,“越公,孤如果给你一千兵马,你可有支援苏州的胜算?”

  杨素暗叹杨广心狠,竟想兵行险着。但依照他对玄侩的了解,两军对阵,在兵力上有些悬殊他,他并非全无把握,更何况隋军是守城,应该不至于太艰难,但也确实不轻松。

  见杨素迟疑,杨广恳切道:“孤知道为难越公,但原定计划不可随意更改,不如这样。孤亲自领兵去苏州支援,越公就按计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杨广惯用以退为进之计,反倒令杨素左右为难起来。

  萧玚耿直,不知这二人的心思,见杨广愿意亲身上阵,他便自告奋勇道:“我愿陪同殿下直奔苏州,杀玄侩个措手不及。”

  杨广暗道萧玚坏事,却仍不愿放弃说服杨素,道:“苏州不可失,旧事不可断,孤请越公以大局为重。”

  如此模棱两可之词,越发让杨素摸不透杨广究竟属意为何,可他确实不能任由杨广带着一千兵马去苏州,只能道:“臣愿带兵前往苏州和玄侩一决雌雄,殿下宜坐镇后方。”

  得杨素此言,杨广放心,随即又道:“是孤考虑失当,想来玄侩狼子野心,此战必要将其倾巢剿灭,越公带三千兵马前去苏州支援,务必保住苏州。”

  杨广言下之意便是要杨素大胜而归,他一面暗叹这晋王狠辣贪功,一面领命道:“臣必全力支援苏州隋军,擒拿叛贼玄侩。”

  “殿下。”萧玚上前道,“请殿下允许让我跟随越国公一同前往苏州。”

  此时的苏州犹如龙潭虎穴,杨广本不欲让萧玚以身犯险,却又不能在杨素面前直言,便道:“此战不比过去,越公都需专心应对,没空顾及你。”

  “正是因为此战不易,我才想去看看,一睹越国公领军风采,也能从旁学习。”萧玚跃跃欲试道。

  杨素心知杨广担心萧玚,便一同劝他。可萧玚去意已决,三番四次恳求杨广。无奈之下,杨广唯有答应,却暗暗叫苦,不知应该跟萧夜心解释了。

  于是杨素带兵赶往苏州救援,虽然兵力不足,但其凭借多年领兵对敌的丰富经验,加之苏州守备的严密防守,最后终于以少胜多,击败了玄侩率领之军。

  然而玄侩狡猾,在乱军之中负伤而逃。萧玚主动请缨,追击玄侩,获杨素准许。

  捷报传回军中,杨广闻之大喜,可扬州同时传来消息,说萧夜心被城中百姓所伤,如今扬州城内的军民再度成了剑拔弩张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