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天台见第69节(2 / 2)


  晚饭点后,北三环堵了一阵子。

  许愿提前半小时到了动物园门口那家餐厅。

  不过他不用进去,打算站在门口等,也没给原曜说他已经到了。

  他用围巾裹好脖颈,找了个有路灯的地方站好,不催,不急,等着原曜吃完再出来。

  至于为什么提前半小时,因为他摸不准这母子俩的关系。

  万一谈得不太开心,双方草草结束饭局,原曜如果一个人在街上走,还情绪低落,许愿想想都心疼。

  就等着吧。

  许愿搓搓手,哈一口白雾,捏起袖子闻闻,怕那清新的味道随风消散了。

  等了快二十分钟,许愿快在风中站成冰雕。

  这时,他抬头见那家餐厅的玻璃大门打开,他的心上人姗姗来迟。

  原曜今天似乎也是打扮过的,一身深灰冲锋衣,头发理回寸头,穿得比平时周正,鞋带也系得对称,肩膀上还背着一只牛皮女包。

  传说中的姜瑶阿姨走在他后面,原曜正为她撑开厚重的玻璃门。

  台阶湿滑,原曜提醒她:“妈你慢点。”

  本就阴沉的天色更暗,绵绵冬雨自北向南,噼里啪啦地敲在那扇玻璃门上。

  原曜用背抵着门,伸手去扶姜瑶,像是在遮风又挡雨。

  这座城市冬季湿冷,天气阴晴不定,许愿出门习惯了带伞。

  他见下雨了,连忙把伞撑开,憋不住往前走几步,朝门口挥挥手,喊道:“原曜!”

  原曜其实早就瞄到他了。

  毕竟在街道偏冷色调的环境里,树冠那么绿,路灯光线那么柔和,他喜欢的人那么出挑。

  原曜朝他招手,示意他过去。

  姜瑶也顺着声源望过来。

  许愿觉得,人一生有许多种可能,除了逃避生老病死。

  姜瑶同他记忆中不一样了。

  十多年过去,女人苍老许多,但身上那股气质犹存,仍然是在人群中一眼能吸引目光的美人。原曜的确也长得非常像她,深眼窝、高眉骨、高鼻梁,身上自带一种凌厉之美,母子俩连垂眸的神情都如此相似。

  好幸运,他见过年轻时的姜瑶,也见过还是小肉球的原曜。

  他突然在想,和伴侣从小认识的确是一种神奇的事。等以后到了爸妈的这个年纪,回顾他们的一生,会发现这是不同于别人的最漫长旅程。

  原曜见许愿站在原地不过来,还以为他怯场了。

  又叫:“愿愿,你过来啊。”

  他那声“愿愿”出口时,姜瑶下意识抬头看了原曜一眼,后者神情自若,当没注意到,伸手把许愿拉过来带在身边。

  原曜接过来他手里的伞,说:“你等多久了?怎么没跟我说提前到了。”

  现在离约好的时间都还有几分钟,还没到呢。这根本不符合许愿喜欢踩点到的作风。

  “没,我刚到。”许愿说完,脸颊被原曜拿手背试了一下温度,冰凉的。

  原曜挑眉,道:“你当我傻?”

  “行了你,”许愿不跟他说话了,马上将目光投向姜瑶,微笑,“姜阿姨好。”

  姜瑶虽然一直没插话,没主动打招呼,但她注意到了儿子与许愿的互动。她没问什么,睁大眼睛看了一圈许愿,笑着说:“你好啊。你是许愿?”

  许愿一怔,“是啊。”

  “是住在一楼的那家吧。”

  “对对对,姜阿姨,”许愿点头,“是我!”

  “哎,你看这,十年也不算长。一晃眼,院儿里的小孩都长这么大了,”姜瑶说,“阿姨记得有一年你在院子里跑摔了,我过去扶你,你站起来才到我腰。你爸当时可着急,公文包都不要了,赶紧冲过来抱着你哄。”

  “啊……”许愿笑笑,贴在原曜旁边,“我也记得您。阿姨那会儿特别英姿飒爽,好多人以为阿姨是女飞。”

  姜瑶掩嘴,被夸得有些羞敛,栗色卷发垂到胸前,“是吗?论气质,那还是没人比得上你妈妈。”

  三个人,两把伞。

  原曜很自觉,带着许愿一起打另一把。

  他也不给他妈打伞,给许愿打。

  三个人在雨中朝姜瑶停车的露天停车场走去,姜瑶一个人在左,许愿和原曜在右,中间隔着一条硌脚的盲道,像银河轻轻分离开他们,若远又若近。

  许愿一路上陪着姜瑶叙旧,当姜瑶问他在哪儿念书的时候,许愿也老老实实说,“是在六中,高三了,我和原曜一个班的。”

  姜瑶若有所思,点点头,“那可得多关照关照原曜。”

  许愿说,“姜阿姨,我是转学生,都是原曜罩着我!”

  原曜笑起来,突然没那么讨厌下雨天。

  直到把姜瑶送上车,许愿的状态都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