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3章第六十九章升级的陆教授

第223章第六十九章升级的陆教授

第六十九章 升级的陆教授

“陆教授,你说的有点远了吧?以前小刘洋是不怎么样,可这回说的话的确在点儿上,隐身的通缉犯被弄的身体发出了荧光,代表着无法继续潜藏,凶残的罪人和木头链接在一起,说明他没有人性”赵一白刚呛了两句,陆远回头问了一句:“那,被烧的,和刘本呢?”

从整个现场来看,所有尸体都是精心布置好的,刘本的到来,有点像是一桌好菜里突然多了一份熟食,一看就不是家常手艺,和凑数差不多,还有那个被烧死的人,在不查明身份的情况下,实在是无法解释清这具尸体的含义。

赵一白干脆不想了,撇过头去:“这摆明了就是在挑衅警方,刚才不是说了么,美国有300个连环杀手依然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那按照咱们国家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加个0都不止,这个凶手,应该就是想干一些警察还没有触碰到的事情,以此来证明咱们的无能。”

陆远冷笑了一声,不想继续纠缠的选择了闭嘴,有些时候,和这种轴人打交道,闭嘴是个很好的选择,他讲的不是理,完全冲的是人。

李慕却在此时来了一句:“胡说八道。”

这一下赵一白算是来劲了:“李队副儿,数落别人的时候,起码得拿出点依据来吧?”

李慕用自己的分析一次次冲击着赵一白抓住的重点,俩人还是头一回在案件推理上进行交锋道:“你要依据是吧?我当了整整二十年警察,经过的大案要案无数,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犯罪嫌疑人是以挑衅警方为目的进行犯罪的。也许,挑衅警方的事情在美国的确存在过,我也看过一些案例,说杀手往警察局邮递信息,但是,那可是在彰显个性的美利坚,不是讲究中庸的华夏。在这个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闷声发大财这种态度。”

“哪怕就算让你说对了,你不觉着自己的解释有点不通顺么?挑衅警方的人,没有不利用媒体的,当这个事发现场被准备好,而罪犯的目的又是挑衅的话,首先感到的应该是媒体,不是警察。指望警察局内部消息外泄或者是依靠网络信息引起舆论风潮能维持多久?一个星期?一个月?别说海市市局,就算是任何一个县镇派出所也不可能在这么点时间内被舆论冲垮。”

陆远没有在争论中深陷,固守思维的自言自语了一句:“他到底想要什么呢?”

“对!”李慕抓住机会进行了绝杀道:“咱们国家的罪犯目的性非常强,哪怕是姜春阳、叶欢,都有自己的目的,一旦犯罪现场无法和目的性产生链接,那整个分析都是错误的。”

从现场来看,死者当中没有一个是好人,像是有人在效仿国外的义务警察蝙蝠侠,将打击罪恶当成了己任。问题是,要是通过死者的身份仔细分析,这些死者根本不该属于该阵营,他们都太难抓了,也太难寻找了,有藏匿了十几二十年的、有在通缉令上挂号一直没落网的,有仗着非法移民身份以及两国信息误差活到现在的,要是当义务警察,干嘛不找一些更简单的目标?把这些凑成一波得多不容易啊?

人,都是计划性生物,不管干什么事,都会事先有个‘想’的过程,唯一的区别是,想的是否透彻、是否细致。凶手作案之前但凡有这个‘想’的过程,都不会把这些人列为目标人物,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凶手拥有很强的控制力”

这是陆远的第一个判断,这个凶手拥有的技能绝不是叶欢那种行为设计能力,想把这几个人都找到再利用行为设计学将他们汇聚到一处,工程太大了,连市局都办不到,就更别提凶手了。

“35―40岁之间。”

年龄判断则是整个现场的构架所导出的,现场被设计的很细腻,没有过多线索,这说明经过了深思熟虑还不算,这个人还能在犯案之前,冷静的、彻底的去想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结果。35岁以前,人还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冲动,连包木森都有冲向乌兰巴托的时候,更何况是其他人?

再往下,陆远不是很敢去判断职业了,要是按照自己的分析,凶手应该知识面非常广,起码他得看过‘人体秘密’类似的书籍,不然,人体荧光之谜、人体自然之谜、人体寿命之谜这些东西是不会出现在案发现场作为信息传递的。试问,普通的老百姓有功夫看这些闲书么?一个对知识没有渴求的人,也不会看这些东西。

但是,想让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扩充知识面的人拥有可以控制三个人的武力,这几乎不可能。人可以专精,甚至可以专精两项,比如包木森,关键在于这样的人太少了,一般来说能专精一项就已经是出类拔萃了,否则知识还有什么必要分类呢?

知识面广的人,生活环境应该会比较优越,否则他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扩充知识库那么,也就是说,自己面对的,是一个高精尖的知识分子,这一回,这名知识分子,还拥有极强的武力?

陆远扭过头,愣了一下,冲着门外的李慕说道:“李队副,鉴证科的人到了吧?”

“那可不,都等挺长时间了。”李慕回应着。

“让他们先上。”

陆远起身退出了房屋,有时候,这些专业的事情就得让专业人士来看,起码,他们能从现场环境证据上判断出作案人的人数,假如说犯罪分子只有一个,那这件事恐怕,要慎重对待了,若是超过了一个,陆远则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彻底击溃他们。

呃,有点奇怪。

陆远发现自从科曼教授把分裂人格的事情点破后,自己的自信正在快速膨胀,面对人人都会有些迷茫的位置,心底总会升起一种气定神闲。以往,不应该沉稳、大气的等待急切到来么?为什么眼下的自己会变得,掌控力十足?

这个发现很让陆远意外,他觉得,应对这种局面的时候,由内而外膨胀出的,是一定会战胜凶徒的感觉,再也不会有第一次面对叶欢时,在等级上出现的落差。到底,是自己升级了,还是罪犯降级了?不然,这种感觉不该出现才对。

门外,早就准备好的鉴证科人员开始进入现场,法医也走了进来,而真正办案的李慕和赵一白,则一人一边或靠或站的分别位于这间乌木的两个棵树下,像是冤家对头一般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看到这,陆远觉着挺可乐,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么有意思,有些人,到了某个工作地点后会自动检查工作环境中的派系,从而选择一方;有些人则由工作入手,无论是什么派系、什么团队,只要是属于他的工作,人家绝不含糊,至于办公室政治,人家不在乎。这两种人工作到了后期会有非常明显的对比出现,只在乎工作的人,会越走越高,因为没有任何事情能牵扯他的精力,其他的人,会在抱怨中不断下坠,等跌落到谷底,伸手一指的大喊‘都是你们谁谁谁耽误了我’,当别人回应‘那某某某(只在乎工作的那位)怎么没被耽误?’,那一刻,幸运两个字会毫不犹豫的被套在那个家伙身上,不然,你都说服不了自己。

对,他就是幸运。

陆远就是个只在乎工作的人,他没在市局结交太多朋友,却对没一个案子非常认真,若是将这个念头坚持下去,总会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价于不知不觉间水涨船高,而那些正在争斗的,放心,他们的身价永远不会高过你。打工打的是什么?老板要的是业绩,员工难道只要工资么?不考虑考虑未来的身价?

想到这,陆远看了一眼李慕,怪不得这个四十多岁的人还要活在宋副局长的羽翼下只干一个刑警队的队副,他啊,这辈子是升不上去了。至于赵一白?如果这小子的脾气还是这样,也悬。

多少有本事的人都让自以为的环境给毁了。

“赵警官、李队副。”鉴证人员从里边走出来的时候,向两边分立的这俩人喊了一句。他不喊不行,要不然不知道该把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向谁汇报。

“有什么发现?”

鉴证人员回应:“尸体已经检查过了,被烧过的尸体属于体外被点燃,不过不是被烧死的,被烧之前,他已经死亡;第二具荧光尸体还需要带回去解剖才会有所发现;第三具尸体的菌类种植技术也很粗糙,拿块木头之所以长出新芽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吸收了尸体的太多血液,这些,法医会在工作结束之后,出一份详细报告到刑警队。我们鉴证科的发现,很有意思。”

“木屋结构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木板,购买者很明显不懂行情,一些明显发霉、糟了的木料也被他买了回来,反正本地人去建材市场买木料,那些商贩肯定不敢这么干,搞建材的都是坐商,讲究个和气生财;木屋内尸体被挪开的时候,木板被覆盖面上的灰尘薄厚程度显示尸体并非是一次性挪入,每一具尸体挪入木屋的时间都有差距,除了第一具,往后每一具尸体所在的木板覆盖处都存在灰尘痕迹。山里灰尘大,凶手很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最后一具尸体更明显了,根本就是直接放到了灰尘上面。”

他们说着话,尸体被一具一具的抬出,陆远插话问了一句最关心的:“几个人完成的这一切?”

“我觉得,至少应该是两个人,否则木板表面的灰尘应该有被拖拽过尸体的痕迹,我没有发现先这些,还很认真的仔细检查了每一块木板的灰尘后,才让其他人进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