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一章 典雁礼,潇娘始于归

第六十一章 典雁礼,潇娘始于归

帷幔外面等候的罗春听了,连忙弯腰俯身,双手将怀里的鸿雁从帷幔下扔了进去。帷幔里侍立的侍女手疾眼快,见鸿雁扑着双翅进来,慌忙抢步上前伸手接了鸿雁在手里,顺手抖出一幅红菱将鸿雁层层裹了起来,又拿过红锦丝绳缚住雁喙。

清客们又吟诵请求去除帷幔的诗句,反复吟诵了几首。吴氏方命侍立在旁边的候命的几对童男童女:“将帷幔挂起,请罗郎子入内。”几个彩衣童男童女在仆妇的指引下,走过去揭起层层帷幔。

庄雨潇双手叠放在膝上,锦衣绣裙翟衣钗钿,已经改做妇人妆,越发显得她如霞衬芙蓉,烟笼牡丹,飘飘恍若蕊珠神女。此时,正抬眼望向罗成。四目相对,庄雨潇顿时粉面羞红,慌忙又将头低垂下去。

罗成望着庄雨潇娇羞切切,欲语还休的模样,一股无法压制的喜悦溢满心间。被折腾了一天的不耐和烦躁,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俊逸的面庞扬起灿烂的微笑,抱着那只束了红绳的鸿雁缓步走进帷幔。

走到庄雨潇的面前,撩起衣摆以卑位面北背南跪在锦绣拜垫上,将怀里的鸿雁放在庄雨潇脚下。“罗氏十七郎迎请庄二十九娘子于归!”

庄雨潇低着头,听着罗成的脚步慢慢走近,溶溶芳心忽上忽下,竟有些乱了。见罗成跪在面前,含羞抬眼悄悄打量着他,见他一身公服,冠带齐整,更比平常素衣常服别具异样风采。俏脸再次绯红,轻轻一点头。

奠雁礼毕,罗成缓缓起身;侍女扶起庄雨潇,一同走出正堂,来到偏厅拜辞庄毅夫妇。

此时,庄毅和庄夫人正端坐在榻上,听着奴仆不时禀报迎娶的进程。夫妇二人相对而视,心里又是欣慰,又是难过。养了十几年的女儿今日嫁做人妇,从此便是罗家妇,再也不是那个闺中的小女儿了。作为父母的除了欣慰,更多的是不舍,和失落。

罗成和庄雨潇在庄金梁和兰氏等人的簇拥下进来,在拜垫上跪倒大礼参拜。

庄毅连连点头,命庄金梁夫妻扶起罗成和庄雨潇,叮咛道:“琛郎!我这个女儿自幼娇养,将来若有不周之处,还望你多加海涵!”

“请外父放心!小婿自幼和阿潇一起长了几岁,对阿潇的脾气秉性最是了解。阿潇虽然娇养,却知书达理断断不会有失礼之处。便是在翁姑面前,自有小婿维护,绝不使阿潇受委屈。”罗成连忙诚恳地说道。

庄毅拈髯连连点头,“有你的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庄夫人拉着庄雨潇的手,叹道:“当日你还是小小的婴儿呢,没想到转眼已经嫁做人妇了。于归罗家之后,一定要谨守闺训,不可失了世家女的教养。要孝敬翁姑,晨昏定省要应时;和睦妯娌,不可正些无用的闲气;夫妻恩爱,不许做不贤之人。明白吗?”

“是!儿谨遵阿娘教诲!”庄雨潇低着头,轻声答道。

庄夫人点点头,拍了拍女儿的素手,“到了夫家不比在父母面前,你要万事谨慎,不可跋扈张扬。”

庄雨潇听着庄夫人切切地叮咛,不由心头发酸,眼睛里涌上湿意,“嗯!儿记住了。”声音微微有些哽咽。

“好了!阿娘说这些是告诉你怎样做一个好妻子,不是招惹你难过的。”庄夫人说着,抬手为庄雨潇轻轻拭去滚落下来的泪珠。“瞧这妆容都毁了。冰琴,拿脂粉为小娘子补补妆。”

冰琴连忙捧着脂粉过来,和霜琴为庄雨潇重新补了妆。

谯楼上隐隐传来定更的鼓声,庄毅忍住心头的酸涩,道:“天不早了,快起行吧!”

“多谢外父、外母将阿潇许嫁于小婿为妻,多谢外父、外母这些年对阿潇的抚育教养。”罗成再次跪在拜垫上向庄毅夫妇致谢。

庄毅亲手将他搀扶起来,“琛郎严重了。走吧!”

“是!”罗成称是,回身扶着庄雨潇走出偏厅。

跟着送亲的吴氏、周氏连忙拿过红绫彩绣鸳鸯戏水纹蔽膝,遮住庄雨潇的颜面。罗成在罗春等人的陪同下在前面引导,冰琴、霜琴扶着庄雨潇走出中堂。

中门外,迎娶庄雨潇的彩车绣毡做帷幄,朱顶翠缨富丽无比。王府的几十名侍女列立两旁,车边放着雕漆脚凳。冰琴、霜琴扶着庄雨潇踩着脚凳登上彩车,放下车帘。

庄雨潇上车之后,杜文忠等人才陆续进来,命奴仆牵过罗成的白龙马。罗成认镫上马,马童牵着丝缰,环绕彩车慢慢走了三周。

杜文忠辞谢了庄金梁的留宴,令执事起行。旗幡引导,鼓乐齐鸣,迎亲的队伍离开庄府,择路返回王府。

迎亲的队伍刚转出庄府所在的坊里,走上大街,从大街两边的坊里涌出来数十人。这些人手提红灯,涌上街道拦住仪仗。看他们的衣着,杜文忠心下明了,这些都是涿郡的宦绅商贾,听说王府小郎君迎亲,特意赶来障车凑趣。

杜文忠命张公瑾、白显道上前搭话。张公瑾和白显道领着仆从骑马走到队前,和障车的人群搭话,两方人马你来我往斗嘴打趣。

吵吵嚷嚷闹了半时,杜文忠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命:“放赏。”

王府小郎君成婚自然是不吝啬钱帛的,随着杜文忠的命令一下,随行的奴仆连忙把一些钱帛酒食分散下去。仪仗趁机夺路而过,继续前行。

一路行来,障车的人散去一波,又来一波,闹得整个涿郡都沉浸在一片喜气之中。

一路喧闹,好不容易回到王府的府门外,仪仗雁翅排开,庄雨潇乘坐的彩车停在王府大门前。

王府前锦帐飘曳,彩灯高悬,照得满街亮如白昼。

门楣上高悬的三只雕翎箭,在火红的丝绳缠绕下显得温存、热情了许多。

满副仪仗刚刚停下,便从大门里涌出百余名衣着鲜艳的仆妇,每人手里都捧着红毡,走到彩车前依次将红毡铺在地上。

李氏领着侍女走到彩车前,命婢女过来放好脚凳,亲自走到车旁揭起车帘,“小娘子!请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