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





  孙婆子一把拉住她,“喜妹,你听大娘说。大娘知道你是个好人,可有的事情人家不清楚。本来刘师傅就怀疑你受韩老板指使来偷秘方的,如今少爷对你那么维护,不是也是了,以后你也不可能再在染坊做下去。”

  喜妹坚持:“大娘,就算我离开染坊不再做工了,也要光明正大地走,我承认我来是为了学点东西,可刘师傅既然不肯教我也只好放弃。染布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买了染料多多摸索就是。”

  孙婆子无法,领喜妹去刘师傅小院看看,结果刘师傅不肯开门,还隔着墙将她骂了一通,说要不是因为有契约,他就算离开黄花镇也不要受这个气,又说染坊里有她没他的狠话。

  喜妹见他如此坚持,只好隔着墙道了歉,又说自己不会再回染坊。

  既然不回染坊,喜妹便不想留在韩家帮工,请孙大娘帮自己给太太递个话,她想去道谢请辞。韩太太传了话,这几日没空见她,让她先帮少爷打扫书房,陪陪少爷,过几天再说其他的。喜妹无法,只得回去韩知鱼书房。

  韩知鱼领着两个小厮出去,她便帮他整理弄乱的书籍。韩知鱼书房内靠墙陈列着四列樟木大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专门有一架收集各种杂学书籍,包括医学、农学、甚至还有机关学、炼丹等。喜妹挨次整理,将目录记了下来,什么《唐家堡农事》《桃花源果园手记》《柳密州杂记》《医学要略》等等,她对农药医术不感兴趣,也看不懂,便专找类似天工开物的书来看。厚厚的几卷书,多半是图画,她看得聚精会神。

  夕阳斜落,韩知鱼顶着一头热气从外面回来,书房的门开着,他一眼便看见喜妹靠在后窗上垂首看书。窗后是几杆翠竹,数尾芭蕉,萧疏有致,她那么安静翻书的样子让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自从认识她开始,她就是风风火火忙来忙去闲不住,竟然也会这样静下来看书……她会看书?

  他无意识地勾起唇角,夕阳斜洒在他的身上,也晕染了一种宁静的感觉。

  小黑忙提醒他,愤愤道:“少爷,她在偷看你的书!”

  韩知鱼回过神,咳嗽了两声,背着手沉着脸进了书房。喜妹见他进来,忙放下书,“我帮你整理了一下书架,重新归类,看到画有织布机的图就拿来看看。”

  韩知鱼抿唇道:“我有那么霸道不许你看书吗?那书在架上放了八百年了,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你喜欢就拿去看吧。”

  喜妹欢喜道:“能借走看?”

  韩知鱼不耐烦地摆摆手,“随便,我跟韩大钱说过了,你以后不用去染坊,去织布坊帮忙好了。”

  喜妹没料到他会为这点事儿冒着毒辣的日头出去,忙道了谢,犹豫了下还是道:“韩少爷,我看还是算了。你只要不拦着韩掌柜收我的布就好。织布机我家有,不必来这里织,我可以把线带回去织好了布再送过来。”

  韩知鱼愣了下,没想到她会拒绝,张了张嘴,脸颊慢慢涨红,恼怒道:“怎么这么罗嗦,文契上签的是至少一年,你没看清楚吗?”

  当初因为是韩大钱写的文契,上面工钱之类得写得清清楚楚,工时却没有具体说多长,只列明农活的时候允许回家收种庄稼,按月发薪。

  韩知鱼冷笑一声,从袖子里扯出一张纸,啪得一声拍在桌上,“你自己看。”

  喜妹瞄了两眼,果然下面签了一年,想当时可能只想能留下就好,没注意那么多,便不再在争执,答应去织布坊做工。

  韩知鱼又规定她每天一早先来书房打扫,晌后再去织布坊即可,为了让她痛快答应又以书房的书可以随便借阅为条件。

  “韩少爷,我可以借书给我重阳哥看吗?”

  韩知鱼觉得很烦,她借了去给谁看自己又不知道有必要跟自己说得这么清楚?可既然答应给她看要是因为谢重阳又不借会觉得自己反复无常小气得很,哼了一声道:“随便!”说完他不耐再跟她啰嗦,让小白领她去织布坊看看,明儿就上工。

  等喜妹离开织布坊也已经月朗星稀,她没时间再去看谢重阳只好径直回家。昨夜孟永良在谢重阳留下跟他作伴,今天一早他们就走了。

  孟永良去了东家那里,孟婆子还没回来,家里只有她一人。谁知她回到家发现饭已经做好捂在锅里,一碗咸菜蛋花汤、一大碗炒扁豆,还有几个细面卷子。

  喜妹以为是刘袁氏帮忙做的饭,去道谢说是谢重阳。

  刘袁氏笑道:“谢家小哥真是贴心,知道你不舒服,怕你不会照顾自己吃冷的,特意过来给你做的。他留了话,说原本要陪你吃饭,有点事就先回去了。”

  喜妹心下欢喜回家吃了饭,又好奇谢重阳能有什么事儿,平日他去南边学馆看看,回来也就是读书,给几个孩子讲故事。她不放心便乘着月色去韩二家小院,谁知他却不在家。同住苍头说韩家私塾王先生叫他出去的,到底什么事儿却没说。

  喜妹只得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上一张炕的图片:

  这不是古代的炕,是现代的,反正就是这么个模样。嘿嘿。不过到如今北方就算农村也有人不睡炕了。屋里生炉子睡床的比比皆是。其实睡炕有很多好处。要烧火,睡炕对风湿有好处,而且炕面硬,不会导致脊柱变形。炕上也不会潮湿。不过烧炕也要注意,炕打不好,就会漏烟,呛屋子黑乎乎的。嘿嘿。

  看到炕上的席了吗?哈哈,市井田园里老唐头会编的,用高粱秸刮下来的蔑片。现代人都喜欢用地板革了。地板革很凉,却干净平整。北方一般夏天才会睡竹席,俗称凉席,其他时候不太会铺竹子的。

  么么亲们,这两天真冷,家里不开空调跟冰块似的。

  真怀念热炕头。要是坐在炕头上,用炕桌放着电脑码字,那该多爽啊。哈哈。

  32

  32、一起读书 ...

  翌日喜妹照旧天不亮去给韩知鱼打扫书房。六月天孩儿脸,夜里还是星空万里,这会突然铅云低垂,没一会电闪雷鸣,喀嚓几声焦雷,豆大的雨点砸下来。

  喜妹正好走到书房外的夹道,避无可避,被淋个正着,她抱着头一气跑进书院二门处躲避,身上却已经湿哒哒地滴水。

  她本以为大家都不在,便冲进书房,想先擦一擦把衣服拧干。谁知道韩知鱼正坐在后窗上,被她吓了一跳猛地扭头看她。

  湿衣裹体,虽然不透,却曲线毕现。两人很是尴尬,喜妹慌忙躲在书架后面。韩知鱼大喊小黑小白,却又想起自己是烦他俩才躲来这里的,只得亲自出去喊人拿一套女人的衣服来。没一会儿,那人捧了一套韩府大丫头的衣裙过来,韩知鱼一看那嫩粉色的衣裙便想起母亲身边几个卖弄风骚的丫头,蹙眉扔了回去,“我让你拿丫头的衣服了吗?你不会去管五小姐借一套?”

  那仆人只得又冒雨奔去。

  韩知鱼把衣裙放在屋里,自己站在门外廊下。喜妹看了两眼那精致的衣裙,爱不释手,把花色布料仔细看了一遍,却不往身上穿。

  韩知鱼不耐烦,背着身子踹了一脚门,“好了没?”

  喜妹回过神,见旁边用来遮盖箱笼的几块淡蓝色棉布,比自己身上的还要细致多,便拿来松松地裹在身上当做披肩,又在腰间结了几个蝴蝶结,看了看甚是满意,开始收拾书房。

  韩知鱼见她竟然披着书房的搭布却不肯穿那衣裙,虽然式样怪异,柔和的蓝色衬着她柔嫩的肌肤很是好看。待她瞥眼看过来,他咳嗽了一声,忙转身走开。

  等她差不多忙活完的时候,韩太太打发了丫头来请她过去。韩知鱼问有何事,丫头说不知道,他便也跟上去凑热闹却在门口被小丫头拦住,气得他踢了一脚旁边的假山,转身跑开。

  喜妹跟着小丫头一路去后面韩太太正院,进了屋子先问好,没想到谢重阳竟然在。两人都对视了一眼,谢重阳朝她笑笑,示意她过去身边。

  喜妹寻思韩太太不知道打什么注意,上一次说让她陪韩知鱼,还可以让谢重阳读书,看起来只怕没那么简单。自己和谢重阳给不出什么好处,她凭什么对他们好?

  韩太太笑道:“前两天我跟你们二婶吃饭的时候聊了聊,既然亲戚在,不如大家一块还热闹。韩家有学堂,反而让亲戚去社学也不合适,不如就一起读书。你们也别觉得占了便宜不好意思,重阳聪明读书好,只要好好调理身体,用用功,考个秀才那是轻而易举的。亲戚之间原本就是互相沾光,互相帮衬。如今你们困难,我们也就是有几个钱,你们不要生分见外才是。等以后,重阳中了秀才、举人,那可是整个黄花镇的荣耀,我们可也要跟你们沾光了。”

  前两天二婶跟谢重阳酸溜溜地说这事儿的时候,他明确拒绝了的。没想到昨夜王先生请他说话,今儿饭后韩太太又亲自跟他说。其情拳拳,让人不能拒绝。只是他觉得自己无功不受禄,虽然他们说自己中了功名也可以提携韩家,可自己身体羸弱,能否坚持下来还不一定,更何况,从前韩家不提,为何最近这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