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节(1 / 2)





  安致远两手一摊: “ 没办法,人家除了说话风格让人难受了点,内容还是没错的。况且看在他背后的面子,礼貌还是要有的。”

  顾毓铮给他递了杯水:“你也说了不少话了,喝一点润润喉。”叹气,“确实没办法,就怕有一就有二,答应了一次就还有下一次,到时候一次一次无穷尽也,那得多多少麻烦啊。”

  接过杯子品上一口安致远感叹:“好茶啊,爷爷的收藏就是不一样,加上你泡茶的水准,给那家伙喝真是浪费。”言下之意对刚才的访客还是有些不甘。

  可是再不甘也没用,人家有正当的来意:作为优秀归国留学生中的代表人物,希望能够接受采访。

  说起采访来,安致远是心有余悸的,想当初年少无知打开了影视圈子的大门,因为小红了一把还当了好久的屋里蹲,后来因为出国留学一直不露面才将热度降了下来,希望不会因为一次采访就又惹上麻烦,大出风头的事他现在一点都不想干。

  顾毓铮也不想干,可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正如刚才那位领导说的,国家需要人才,而要吸引人才除了靠人才自己的爱国自觉外,当然也少不了宣传导向的帮助。宣传导向怎么操作?榜样的力量无穷,树立典型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了。

  顾毓铮和安致远在国外的名声很大,在留学生间的威望更是只高不低,难得的是还那么配合,根本就是现成的人选。

  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但对他们来说还真不需要。只是冲着“爱国”的名头,他们只能义不容辞。安爷爷说了,把它当任务去执行就好。

  无奈苦笑:“只接受报社的采访吧,电视台的就算了。”

  不露脸的话,应该问题不大。在没有传播消息神器“微博”和人手一只能刷网页的智能手机的时代,不在电视镜头里留下影像的话,光是文字报道,还不至于到随便被认出来的地步。

  只要走在路上没人堵门,那就一切好说。

  ☆、第96章

  没有让他们做上更久的心理准备,记者在第二天就登门了。

  双方互相自我介绍后落座, 这次来的记者叫朱彬, 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但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不少年头了, 看样子也是属于当年提前上大学的一批优秀人才了。

  “来之前翻阅过二位的履历, 实在是惊人的很。社里的领导们说, 有了您二位这样的一批学子的回归,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就能很快赶上世界一流水平了。”

  朱彬的说话方式与昨天那位领导不同。听到安致远和顾毓铮耳里,感受也很是不同。说这句话的时候, 他的语气透着诚恳,眼睛里也满是真诚。

  这也就是商人与科学家的不同了。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努力的人与单纯的有钱相比,哪个更受尊重一目了然。

  说完开场白,朱彬开始提问,这时候安致远打断了他:“不好意思,某些话可能有些多余,由我说出来也有些做作之嫌,但我还是想说, 请不要过高地看待我们。”

  他与顾毓铮相视一眼,顾毓铮回以一笑,接过话头:“我知道您来此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两夸得像花儿一样,我也懂你们的想法,把我们抬得越高,能体现的价值就越大,但我觉得不必这样。”

  见朱彬作认真倾听状, 顾毓铮顿了顿又道:“如果国家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增加其他学生回国的筹码,将之视为任务,我和安致远是责无旁贷,但是我的想法是,个人典型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能吸引人才回国的方式不应该停留在舆论和爱国教育上,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更完善的科研机制以及良好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最终途径。”

  朱彬边听边点头,手上的动作不停,在速写本上奋笔疾书:“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读者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位内心的真实想法。”

  采访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朱彬的问题不少,顾毓铮和安致远也都尽量坦诚相告,有些实在不方便回答的内容就一笑带过,对方也是知情识趣的,碰到这样的情况便也轻轻跳过。毕竟,撇开两人如今在学术界的地位受人尊敬不说,光看现在所处的地点——某官员的大院住所,就要给对方点面子,不好过于追问了。

  速写本上记满了文字,朱彬将今日的收获放入包中,起身告辞:“稿子写好之后会给二位和俞主任过目,没有意见的话再发表。”俞主任就是之前上门的那位宣传部门领导。

  安致远点头:“辛苦了。”

  “您二位也辛苦了。”

  鬼使神差的,顾毓铮不自觉接上一句:“不辛苦,为人民服务。”话一出口,三人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大笑出声。有些东西果然是根深蒂固。

  朱彬最先憋住笑:“现在除了领导们,我们已经不流行说这句话啦。”

  安致远搭着她的肩膀打趣:“你落伍啦。”

  估计这个任务真的催得很急,当天晚上,稿子便交到了两人手上。

  细细浏览一遍,写得挺客观,只是不出所料,还是将两人好好夸了一顿,然后就是一串今年归国留学生的数据,以及学子们归国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实力的提高及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出的努力。

  朱彬的文笔很好,内容上也没有过分夸大,赞誉的句子肉麻程度也在两人的忍受范围内,看在稿子后面俞主任的批示签名份上,顾毓铮和安致远不好提什么意见,于是这就算定稿了。

  报社的同志们效率很高,才隔了一天时间,报道就被刊登了。安致远将桌上的报纸翻开,两人的名字化为大大的字体被印在第一版的头条位置。

  然后再一天,各大官方媒体便纷纷转载,紧跟着,网上各大门户网站上也有了这篇文章。

  顾毓铮对安致远说:“我们当这个代言人其实不太合适。”

  安致远略一沉吟,点头:“确实,我们的留学生活和其他人没有可比性,太优越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毓铮喃喃,“这种境界我自认是做不到的。如果没有父母在后面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我们还会是这个选择吗?”

  人的选择是随着每个人各自的经历而作出的,今天他们会选择回来,除了那点从小培养的“爱国”心外,何尝不是因为有足够的底气。这一刻她有些迷茫,其实自己并没有报道中所说的那么高尚吧。

  看到顾毓铮的精神似乎有些恍惚,安致远轻拍她的脸蛋:“想那么多做什么,我们怎么会不回来呢?这里是我们的家,不管换成什么样的情况,回来都是早早晚晚的事。”

  随着报道的刊登,引起的反响不小。最近几天都在家里没出门,坊间如何谈论他们还不知道,光是网页上就有不少的评论。

  草草翻看了下,评论说法不一,最多的自然是好话,但是也少不了些微不好的难听话。

  好话自然是羡慕两人成就的,还有夸二人的爱国行为的,难听话就有点阴阳怪气,什么“沽名钓誉”之类的贬义词也见到几个。好在这时候能有条件上网的人还不多,上的又是正面新闻,所以人身攻击的言论还没有看到。

  将网页关闭,安致远洒然一笑:“不看了,反正是当任务来的,管别人怎么想,做好自己就行。”

  网页是关闭了,aq的头像却还在闪个不停,点开一看,新老朋友们的“问候”纷至沓来。

  当年实验班里的同学如今早已经陆续毕业,也在近几年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几年aq流行开来后,热心又比较空闲的石娇娇出面建了一个班级群,能联系到的老同学都加了进来。

  一夜知秋:小班花和小班草回国了啊,竟然不通知一声,还要我等从报纸上得消息,让我们这些老同学情何以堪。

  梦想天成:我是不是开错群了,咱们那时候的实验班有班花和班草的叫法吗?

  老爷车:成同学,不要那么较真,知道是说谁就好了。班花班草如今坐标是燕京吧,我记得咱班里现在不少人都在燕京,赶紧的,都出来给二位接风洗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