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节(1 / 2)





  过得舒心又哪是那么容易的。晚饭后顾毓铮问小舅:“现在有什么打算?”

  大人的事本不该一个小孩子来问,但耿征裕性格不讲究,和她关系又好,知道这个侄女懂得多,既然问了也不会像别的大人那样用一句“小孩子别管”来打发。

  “能找到项目的话,我想最好是自己出来干。”

  谁能想到,好日子才过几年就不行了。私营小厂子的生意起来了,国有厂子的效益却变差了,听说很多都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于水市的领导为此事很是头疼,毕竟全市的老居民户口里,一大半都靠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养活,即使不能让它们兴盛起来,尽量维持下去也是好的。可是市场经济又岂是那么好操控,就拿耿征裕所在的厂子举例,银行给贷了几次款后,厂子始终没有什么大起色,那些贷来的款项除了维持基本运转就是给厂里职工发基本工资了。

  人说“救急不救穷”,这话对银行也是一样。就算是有上面的政策倾斜他们也不会一直把钱往坑里扔。厂里领导现在也愁,银行的款子越来越难批,厂子自己不争气,打不开销路不停产的话损失会更多。可要真停产了,让职工在厂里呆着吃白饭?恶性循环谁都知道耗不起。

  领导们急了,纷纷去职工家里做动员,希望多几个人去申请停薪留职。

  耿征裕的本事不差,交友也广,如果他想,调动一下工作不算难。可真的要一直这样走下去吗?如今这些公家的企业换到哪家都差不多,就算是现在发展势头还算好的那几家他也提不起兴趣。在大锅里讨饭吃,吃来吃去就那个味。人生那么长,现在还不到四十岁,真的要在这些单位里混吃等死?

  “毓铮啊,你现在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你帮小舅参谋参谋有什么好做的。”耿征裕玩笑似地反过来问她。这个外甥女不简单,说不定真能带来灵感。心里还是有不甘,他的本事不比小妹差,完全可以学着出来闯一闯。

  顾毓铮想了想,“你希望走哪个方向?”小舅的心思她多少了解一些,好几年了一直就没断了自己做生意的想法,之前考虑到要养家没敢真把工作辞了,如今这形势,不辞也挣不来什么好日子,不如拼一把。

  耿征裕见她问得认真,也正色起来:“如果可行,还是想往吃食一路上走,就是不知道做哪一种好。”

  小舅妈刘亚男道:“普通的饭店不要开了,累死累活不说还不一定能开得长久。”

  大街上的吃食铺子一家接一家的开,谁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现在人出来吃东西舍不得花大钱,高档餐厅开不起,小饭店开了竞争太激烈,而且发展前景也不见得好,耿征裕要是出来单干可不是为了几十年后还围着一家小店打转。

  这一点顾毓铮是认同的,虽说后来餐饮业发展状况很好,不论是快餐还是酒楼都能以连锁的形式在全国遍地开花,但那种规模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死在创业路上的勇士们也是数不清。

  耿征裕道:“搞特色餐饮的话,我觉得现在外国的东西挺火的,只要一提是外国人用的吃的都卖得很好,本来想做西餐的,研究了一下发现价格太高,咱们小城市的消费不一定负担得起啊。而且技术方面也是个难题,没地方学。”

  既然如此,顾毓铮脑子一转:“想尝尝西餐的人不少,不过大部分人吃不起也舍不得吃,小舅你既然有这个思路,不然学做西点吧。”小舅的想法没有错,华夏是中餐的主场,对没见识过的西式食物自然会有好奇心,只要开业不愁没生意,但是这个起步太高。换成西点就不一样了,面包蛋糕牛奶三明治,这个入门也不难。现在的小老百姓过惯了苦日子,嘴巴还没后世人那么挑,只要东西做得差不离,就一定有大把的人捧场。

  刘亚男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奶油蛋糕我吃过,确实好吃。”市里现在除了于水市国营饭店有个小蛋糕房外,其他地方都买不到西式糕饼,光看那边的生意红火程度,自己要是开一家应该也不会差。

  耿洲蹲在角落听得开心,这时候也插嘴:“学校的上午点心都要吃腻了,爸你要是卖蛋糕就去找我们校长,也能多几个花样让我换着吃。”

  刘亚男说儿子:“就知道吃,快去写作业。”转头继续商量,“他说的也对,现在中小学都开始给学生提供上午点心了,我们去联系几家学校,一个礼拜送一次,光是这笔收入就不少。”

  耿征裕点头:“我考虑考虑。”

  晚上回家,顾家三口继续讨论这话题。

  顾勇军道:“小哥创业的事我看悬。”见母女两看过来,他解释,“他们一直想自己找房子搬出去,可手头钱不够,后来是因为三哥分了房子空了出来才算暂时把问题解决,现在他们厂里盖集资房,可能要先把钱挪去那一边。”

  耿霜泠惊讶:“不都说厂子没钱了吗,还盖什么房。”

  “正是因为没钱了才要盖。”土地是政府划拨给厂里的,如果不盖员工就得不到利益。可要是盖吧,一是没钱,二是盖好了分给谁都要闹,不如搞集资盖房子,到时候谁出了钱就分谁一套,也算是在厂子彻底倒闭之前做一件好事了。

  顾毓铮心里有数了。厂里的集资房怎么都比外面卖的便宜,按现在大多数职工的收入,这是拥有自己房子的最好途径了。可同样为难的是,现在厂里连发工资都困难,能拿得出钱来的又能有几家?

  小舅家条件勉强算好的,他们两口子也不是乱花钱的人,攒下的这点家当要是拿去换房子,那想开店就难办了。

  想到这,顾毓铮道:“妈妈,我们给小舅家送个礼物吧,烘烤机,烤蛋糕用的。”开店用的当然不能是家用小烤炉,这大家伙的价格不低,如果自家送他们一个就解决了大部分难题了。大不了就像之前说的,先不要店面,在家里做好了往学校送,等攒够资金再谈扩大经营。

  耿霜泠点点头:“这个没问题,就是理由呢?”兄弟好几个,给一个不给另一个,闲话少不了。

  顾毓铮想了想:“你是不是和外婆说了我在学校里做实验成功的事?就说学校奖励了一笔钱,我全拿出来孝敬长辈了。三舅和四舅每人送一个冰箱,几个姨妈那里等我上门拜访的时候看缺什么再说,五舅那……”她犹豫了下,“五舅的工作现在是什么情况?”还好几个舅舅里就这两个还在工人的岗位上,多来几个她还真想不了那么多。

  “我看他没什么反应,好像是说他的厂子目前没什么问题,是少数几个还一直保持盈利的企业。”

  现在一直盈利也说明不了什么,到时候改制的方案一下来,再有钱的企业都要裁员,甚至某些人为了侵吞集体财产,把盈余的账面做成亏损的多了去了。到时候摇身一变搞个人承包,五舅的日子也就难过了。不过他的性子要人家推一推才会动一动,估计还想着要在现在的岗位上等退休呢。

  “那他们家也送冰箱好了,要是五舅妈嫌价钱没有烘烤机贵咱们也不用理,谁叫她没学做吃的手艺。”

  耿霜泠和顾勇军一商量,行吧,就按女儿说的来。

  如今他们家条件好,帮下兄弟姐妹是应该的。耿家人的性格差不多,遇事一般自己解决,既不会眼红妹妹的家底,也从来不主动提要求,五嫂子虽然事多了点有其他几个在前头以身作则挡着,她一个人也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现在借着女儿的由头给家里送点东西也是好的,再说女儿出去还能想着孝敬长辈说出去也是好名声。

  总算又搞定一件事,这样一来,想必小舅家的条件会慢慢改善,等到下岗之后也不会像前世一样被动了。

  躺在床上的时候顾毓铮想,通讯不方便真是个问题,虽说从邮局投递的手写信件发展到了电话,自己和家里也用上了电子邮件,其实沟通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很多事不刻意提起自己就没法知道。要是再方便一点就好了,知道的消息多一点、早一点,那考虑事情也能更周全些。

  越想越是怀念后世那些即时通软件,一秒传递信息,比面对面交流差不了多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呢?问问安致远吧,他们学计算机的圈子应该知道。

  不对!顾毓铮一个激灵坐起身。前世她就喜欢研究资料,记得最早的即时通软件是96年才被三个外国人开发出来的,现在早了三年,那就是说,一切都还是空白啊。

  仔细想想,似乎听说过,即时通软件本身程序编写并不复杂,当初华夏最火的即时通软件企鹅的老板马大大在创业之初想要把其卖掉的时候还被人家拒绝了,理由之一就是“这么简单的小东西我三个月就能做出来。”那么,如果把这个事情交给安致远做会怎么样?

  科技这东西看起来难,事实上也难,努力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但其中指引方向的灵感所起到的作用是很难描述的,相信有了她提供的详细构想,凭借安致远和那帮朋友的能力,这个软件的提前面世也不是空想啊。

  别的重生者喜欢干的写小说抄歌曲这类事她不想干,开发软件可以做啊,不单是方便人民大众的事,还是提早摸索一条互联网业的新思路。

  看看时间还没到10点,她急忙起身去打电话。

  接电话的是安爷爷的生活助理,过了好一会话筒才到了安致远的手上:“刚才拉着吴志泽去跑步了,他这人离了电脑做什么都没劲头,太缺少锻炼了,才800米就跟快断了气似的。”心里还在疑惑,晚上通过电话了啊,现在打来是有什么事。

  “长期蹲电脑前的都这德行,他能乖乖跑下来还没抗议就算给你面子了。你之前不是说怕他没事干又摸电脑还做那啥事么,我刚才想到一个点子。”

  “什么点子说来听听。不过之前那个我澄清一下,好像是我有点过敏了,你说的对,写那些程序不代表就是要做坏事,”

  “嗯嗯,过不过敏都没事,我现在想的这个你们一定会有兴趣。”当初的开发者不是有三个人吗?我现在也给凑出三个来,还个顶个都是名校高材生,就不信弄不出来。

  “你和刘心强的创业计划弄到哪一步了?”

  “没多少进展,这学期除了功课就是忙竞赛的事,当初也说了,创业是以后的事,这一两年还是以学习和观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