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节(1 / 2)





  ☆、第26章

  按耿霜泠往常的想法,长辈间的矛盾是不应该让小孩子掺合的。

  当奶奶的再过分, 总归是孩子的奶奶, 说她的坏话,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小孩子家家的, 谁乐意知道自己是不被长辈喜欢的啊。

  不过顾奶奶的行事对顾毓铮来说早就不是秘密了, 当着孩子的面都不知道折腾过多少回了, 说了也好,让孩子心里有数,将来也不容易吃亏, 谁知道那老太太还能做出什么事来啊。

  把事情大致和孩子一说,当然中间隐去了关于张志强的那段污蔑,耿霜泠怕孩子伤心,还补充道:“你奶奶做的不对,不喜欢我们囡囡,那是她自己重男轻女老思想,不过怎么说都是养了你爸爸,所以你也不能和她硬顶, 以后见了她,躲着点就好。等你大了,做出一番成就,再让她看看,你这个孙女比她的宝贝孙子强多了。”

  顾毓铮听完了,又是一阵无语。

  老太太果然又来了,她今天没得着便宜, 还出了丑,估计过两天还要去妈妈单位上闹,得想个办法先发制人。

  完全不理会肯定是不行的,社会舆论也不会站在自己这边。

  现在的社会和二十年后不一样,讲究的还是“敬老爱幼”,也不管这个“老”是不是值得尊敬。更何况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不分是非、只知道同情老人的圣母。

  自家的婆婆都不管,这人品行得坏成什么样!这也是顾奶奶一直以来倚仗的资本。

  但与她当面对峙更不合适。不说耿霜泠这么个斯文妹子能不能撕得过业务熟练的老太太,这么把家丑摊在外人面前可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别以为自己占理就不丢人了。在大家的眼里,自己家庭内部关系都不和谐,一家人劲不往一处使,那就是没本事,谁还看得起你?

  要知道,华夏几千年下来,家族观念可是很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是说说而已。‘

  再说了,再怎么样也要考虑夹在中间的顾勇军的感受。

  撕逼一时爽,后患无穷多啊。才不要把自己拉低到和泼妇一个水平。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老太太自己想开,知难而退。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聪明人的境界。

  那么问题来了,老太太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只是单纯的重男轻女?

  在二十一世纪,提起重男轻女,大多人认为之所以更喜欢男孩,是因为男孩能传宗接代。其实在最初,“xx”也只是“xx”,一个生/殖器官而已。会得到重视,是因为在整个农耕社会,男女的体力差异造成男孩就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家庭力量。

  一个家庭的男丁越多,整个家庭都说话更有分量,就是打架,别人也不敢随便动手啊。

  等到家长们老了,这些儿子们更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在他们眼里,儿子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有没有儿子,关系到有没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毕竟,他们可没有国家承诺的“养老金”。

  之前很多人疑惑过,顾奶奶这么对待自己的儿媳妇与孙女,为什么顾爸会不知道,只是因为奶奶装的好?当然不是。

  在顾爸去部队之前,顾奶奶对他的态度应该与其他儿子并无区别,所以顾爸对母亲的品行也没有什么疑惑的。等过了十来年,顾奶奶虽然每年拿着顾爸孝敬的物品钱财,但当时书信都不方便,顾奶奶又不识字,联系毕竟是少了,当然会更偏心守在身边的另外两个儿子。

  等到顾爸只生了个女儿,问题就在本质上有了变化。

  之前顾奶奶可能还有等顾爸回来,住到顾爸家享福的想法,但现在出来个丫头。

  丫头是什么人?是不能给自己送终的。自己有孙子,当然是跟着有孙子的儿子住。

  而丫头到头来还是要嫁人的,小儿子将来的财产怎么可以便宜了外人?留在他们家就是浪费,当然要扒拉过来补贴孙子了!在她的观念里,补贴孙子,就是补贴自己将来的养老!

  所以说到底,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没有接受过开明教育的农家封建家长,顾奶奶所谓的重男轻女的一切出发点还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量。

  不要把他们和电视里那些说着“家族传承、光耀门楣”的老家伙比,那是大家族,和普通小农有着另一层区别。

  既然如此,事情也就好办了。

  想想自己的小身板,事情还是要耿霜泠出面,那还是继续引导吧。唉,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到足够独立面对事情的年纪啊。

  “妈妈,你说奶奶不喜欢我,是因为重男轻女,那爸爸是男的,她为什么也不喜欢啊。”

  “对你爸爸没有不喜欢啊。”耿霜泠果然太单纯,还什么都没意识到。

  “如果喜欢爸爸,那我们是爸爸的家人,奶奶为什么要把我们的东西拿走给姑姑和伯伯他们?”

  “这个等你大了就知道了。”耿霜泠的认知里,婆婆一定是因为女儿以后要嫁人,所以提前抢财产,同时也是防着自己,这和是不是喜欢顾勇军没关系,但这个理由又不能说给这么小的女儿听。

  “妈妈,你不要骗我,每次你要骗我的时候就说等我长大。我知道的,你和外婆说过,爸爸的钱都被奶奶拿走了,我觉得奶奶一点都不管爸爸过得好不好。”

  这么一说还真是。耿霜泠豁然发现,自己原先想得太简单了。现在社会上老宣传不要重男轻女,自己就简单粗暴地给婆婆扣了顶重男轻女的帽子,那顾勇军总是她儿子吧,她折腾自己儿子又是什么意思?

  听丈夫回忆过去的时候提过,他十一二岁就上山砍柴拉到城里,卖来的钱给家里买粮食。当时农村日子不好过,顾勇军孝顺父母友爱手足是他自己懂事,可家里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

  还有现在,他一个人在外当兵,自己操心他在外是不是过得好,家里的事都揽了,就怕给他添麻烦,结果当妈的反倒找着机会就找他要钱。

  耿霜泠只是被家里人爱护得单纯了点,又不是真的傻,有女儿起了头,接下来的事她也就推测个**不离十了。

  顾毓铮看母亲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知道时机到了,于是又说:“我觉得奶奶肯定有什么地方想错了,爸爸和我都是她的后代,你看爸爸对她那么好,如果她对我好点,我以后大了也不会不管她的。妈妈你说,她要是想明白了,还会来欺负我们吗?”

  耿霜泠茅塞顿开。

  是啊,老人家脑子不好使,分不清好赖,自己可以找人去开导她嘛。

  婆婆都已经吃过两回亏了,说明她不是真的可以无往不利作威作福的,自己好好想想,威逼利诱双管齐下,就不信搞不定她。

  想到就做,耿霜泠第二天就行动起来。再拖下去,真的要影响与顾勇军的夫妻感情了。

  “六度分离”理论上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前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联系起来。而在于水市这个小地方,耿霜泠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不动声色地将她和顾奶奶之间的桥梁搭上。

  顾勇军之前有个朋友,他的妻子就是给两人做媒的人,认识一位与顾奶奶同村的大妈。

  这个大妈平时就爱东家长西家短地到处说八卦,嘴巴利索,脑子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