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1 / 2)





  耿外婆很是高兴:“不瞒你说,我本也是想让这孩子来拜师的,既然你们投缘,那我这请求也就不算冒昧了,她能入你们的眼,是她的运气,霜泠哪会有不同意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许是真的讲缘分,短短一段时间,这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让顾毓铮从当初单纯的对学者长辈的敬重衍生出一股孺慕之情,而两位老人也觉得顾毓铮性子好、人聪明又不调皮,与这孩子相处分外融洽和谐,且孩子本身又勤奋向学,一时就起了爱惜之心。

  本来就是一家人,也不用过于客套,既然双方都觉得好,那这事也就定了下来。

  回到家,将事情给耿大舅与耿霜泠一说,两人都很是高兴,等高兴过后,耿霜泠又开始担心起以后的安排。

  “表舅家这走过去怕要半个多钟头吧,这每天早上都要送过去,我是不是要赶紧找辆自行车啊?”

  耿外婆道:“你住的那地方也确实远了点,如果你舍得,就让孩子住到你表舅家去,我看他们的意思是巴不得,我走的时候就直说要给囡囡收拾个房间出来。”

  “这哪成,太麻烦人家了,况且女儿我总还是要自己带的。”

  一番思虑,还是顾毓铮自己提出了解决办法:“我本来就想要锻炼身体,半个钟头的路,正好让我跑步过去,那就20分钟就到了,然后中午在舅公家吃饭,午睡之后我去妈妈单位等你下班。”

  说起来这个时候的人也是心宽,虽然有些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出门会遇见坏人,“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之一可是诞生了不少社会不安分子,但想想于水这小城市受到的影响毕竟不大,这青天白日的,女儿又是个机灵的性子,真要碰上什么事,求救还是会的。

  这时候的社会风气又不像后来,连个摔倒的老人也不敢扶,见义勇为的人还是很多的,家长接送,怕的也不过是孩子自己不认路罢了。既然这样也就同意了。

  “那妈,你看这个伙食费和学费……”耿霜泠又有了新的忧虑。

  “都是自家人,提钱就伤感情了,你只要记得人家对咱们的好,将来有机会尽量回报就成。勇军的部队不是在甘省,你写信问问,让他多买点当地特产什么的给你表舅送去就是了。”

  ☆、第9章 学君子艺,赚阿堵物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怎么还在上课,我们要看赚钱赚钱!

  作者:不要急,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前期准备就绪,赚钱的事会开始的。

  来,跟我一起唱:“赚钱没那么容易,每件事有它的难题~”

  六月南方的早晨,温度正好。

  顾毓铮背着母亲做的小书包沿着老旧的街道慢慢奔跑着,两旁的树木是前几年移栽过来的的,现在看来已经有几分枝繁叶茂。记得很多年后,这些树木变得更高也更大,静悄悄地伫立在时光里。

  因为已经提前和大院的保安做过登记,顾毓铮一路顺畅地跑过大门,还顽皮地对门口执勤的保安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小院就在眼前,赵静云已经打开院门等在那里。

  擦干汗,洗完脸,赵静云带着先去看了给她安排午睡的小房间,又参观了书房、起居客厅等处,教学便正式开始。

  秦振国和赵静云夫妇当年受的是传统的华夏教育,后来留洋去的欧洲。

  秦振国学的是语言与哲学,赵静云出人意料学的是军工机械,现在教学生,也是从当初的六艺基础教起。

  “先祖坚持耕读传家,这耕,指的是农事,按现在的理解也可看为是安身立命的技能,让你讨碗饭吃的本事。这读,说的是读圣贤书,指的是让你明事理,你年纪虽小,但舅公知道你天资聪颖能够听懂,既然说要好好学习,那就老老实实地学,先把基础打好,将来不论世道如何变化,都能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秦振国见识过的人多,并不会因为年纪而小看自己这新收的学生,上来就直接开讲。

  总结一句话就是:无论学多少东西,都要记得,学习的目的不是让人拿去展示炫耀,而是为了增加自己内外的技能与修养。

  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礼”。

  后世很多人将礼仪看得比较淡,觉得那是性子直率的表现,反倒是遵守礼仪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所谓“墨守成规、装模作样”。

  赵静云为顾毓铮细细讲来:“礼仪在某些时候就是种规矩,有些人觉得花时间练习是多事,可其实啊,这良好的礼仪素养养成以后,提高的是一个人整体的修养,同时也是一种生活中的科学,给人生活带来便利。你看,就说这仪态坐姿,腰背挺直,不单是看着好看,还是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减少脊椎承受的压力。还有这走路不踢踏腿,不单看起来干净利落,也不会将地上的尘土泥水扬起。至于与人交往时的各种礼节,那更是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修养,做人先学礼,它倡导人们向善,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就这样定下要求,以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按礼仪规范来,务必做到习惯的养成。

  至于第二位的“乐”,音乐在古人眼中有陶冶情操、开蒙启智的作用,现在年纪小,乐器还拿不动,就先学些乐理,等年纪大些再挑几门乐器练习。

  “射”是箭术,既能强身健体也能锻炼眼力,还能加强人的专注力,老秦家延续这么多代,在这方面有他独特的打磨方式,虽说现在弓箭已经被列为管制武器,但秦家夫妇想要让自己的晚辈学习,还是能做到的。

  后面的“御、书、数”也无需一一介绍,好好跟着安排学习就是了,等到基础打实,将来看有什么爱好,再来慢慢学。

  充实而又快乐的求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一开始的课程都还算顺利,到了箭术课,1米不到的个头还是太小,秦振国就让她先练习站桩,不是武者的马步桩,是调节全身肌肉筋脉与呼吸循环的养生桩,位置就在院子里的那棵梧桐树下。

  这棵梧桐不是后来道路两旁常见的法国梧桐,而是正宗的中国梧桐,“凤凰非梧桐不栖”的梧桐。

  树干挺直,树皮又绿又滑,木材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梧桐的花瓣在秋天种子成熟的时候萎缩成勺子形状,种子就结在小勺子的边缘,很是少见。

  这样的梧桐外婆住的院子里也有一棵,现在又见到一棵,顾毓铮在树下站着,思绪也不知胡乱散发到了什么地方。

  第一次就足足站了10分钟才被叫停。

  喝了口白开水略做休息,在下一门课开始前,赵静云提出了建议:“这女孩子站桩练箭到不是不行,总归还是硬了点,我看啊,还是再加一门舞蹈课吧,这女性之美,还是刚柔并济的好。”

  好吧,课程又加一门。

  对于这样的安排,顾毓铮当然不会去反对,她只希望学得越多越好。

  人生在世,有那么多东西值得人去探索去学习,有了机会为什么要拒绝?

  她现在只觉得眼前的这两个老人就像挖不尽的宝库,一次次为她打开新的世界,还有什么是他们不会的呢?

  人说“一窍通时百窍通”,确实有其道理。

  前世里她就看到过不少民国时期才子名媛的报道。那个时代很混乱,但同时打破了封建王朝的束缚,多少天才横空出世,惊艳了世界。

  报道里,很多留洋的青年华人学贯中西,多面开花,每每同一个人能够在数个科学领域都有斩获,记得某位赵姓学者,就在米国某大学同时担任了物理、数学、心理学、哲学等数门课的讲师职位,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方式对人的基础培养是很有心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