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节(1 / 2)





  本书由【你的用户名】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

  作者:核桃有壳

  文案

  牛逼的人都是性/冷淡?没毛病╮(╯▽╰)╭

  倒霉学霸重走人生路,携手家人成就圆满人生。

  股票没研究,房市不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努力学习吧。

  至于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渣渣,撕什么撕,完全不想理好吗?

  人要脚踏实地才能过上好生活,重生者成功的秘诀在于比前世更努力。

  保证不小白,八十年代穿越指南。恩,就这样。

  另,蠢作者是细节逻辑控,本文主走温馨轻松路线,前期个别章节有极品出没,不喜欢的小天使可以直接跳过,不影响故事阅读。

  阅读提示:第一部分是爸爸妈妈日常,第二部分是男女主青梅竹马哈哈哈。

  内容标签:重生 传奇

  主角:顾毓铮 ┃ 配角:耿家众人,小伙伴们 ┃ 其它:重生,学霸,发家致富,励志人生

  ====================

  ☆、第1章 重生学霸的幼儿园

  一间100多平的临街铺面,左边三分之一是柜台,右边三分之一处摆着两张小桌和两条长凳,临街以外的三面墙放着整齐的书柜,柜台外面的书柜里是比较常见的普通书册,可以自取。柜台后的是相对较为贵重的精装本和外国译本,要想上手需找店员。

  这就是记忆中的华夏书店。

  3岁半的顾毓铮坐在小桌前上翻看着久违的画册,故地重游啊,真是感慨万千。

  不过是睡了一觉,醒来就发现重生了。

  华夏书店是她启蒙的地方,从记事起,就常呆在这里。

  顾毓铮的母亲耿霜泠在市里一家国有企业的门市上班,带着孩子上班总不是什么方便的事,好在这时候的人情味还比较浓,耿霜泠就将其送到单位隔壁的华夏书店呆着。

  家里教的好,顾毓铮从来不跟着陌生人乱跑,损毁书册的事她更是不会去干,每天就埋首书堆,直到母亲按着饭点来接她。

  小人儿嘴巴甜,碰到够不着的书会对着旁边的叔叔阿姨求助,事后还必带一句“谢谢”。小嗓儿软糯糯的,谁也不忍心拒绝。

  要说顾毓铮前世能成为学霸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她从小对知识就有一种深切的渴望。自从被母亲带到这书店,她就如一条入了大海的鱼,看不懂文字就看画册,慢慢的还能自己对着着画册猜测文字的意思。

  如此聪明懂礼貌的孩子没有人不喜欢,一来二去,书店的工作人员都习惯了这个小身影。许是好为人师也是人的通病,没有客人的时候,这些混熟了的叔叔阿姨还喜欢拿本册子教她识字,也正是因为这样,她的学习基础打得特别牢。

  再次置身于这个环境,曾经的记忆快速被唤起,书柜中很多图书在后来都成了难得一见的老古董,如今翻开,甚是怀念。

  中午下班耿霜泠如往常一样来接人,店员张阿姨叫住她聊了起来。

  说的是顾毓铮上幼儿园的事。

  “前段时间听你说起过你家小铮要上幼儿园,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张姐,我们城关镇算得上好的幼儿园只有机关幼儿园,要说找找关系也能进,可那离我家实在是有些远,至于其他的,你看我家小铮现在的课程进度,去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提起这事,耿霜泠也是左右为难。

  “这幼儿园也不是非上不可啊。”张阿姨帮忙出主意,“你也用不着犯难。幼儿园不过是这些年兴起的玩意,以前大家带个孩子哪有这么精细,送过去也不过是为了有人帮忙照看下孩子,我看小铮这样不吵不闹的,好带的很,也不是非要送幼儿园去。这不还能省上一笔开销?”

  幼儿园这类幼儿学前启蒙教育机构虽说早在封建王朝末期就有建立,但在完全没有早教概念的80年代,并不是很受民众重视,里面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往往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老百姓们大部分还是将之看成解决幼童看管问题的“托儿所”。

  “可学总是要上的,我是想着再找找有没有好的,怎么说让孩子先习惯习惯集体生活,免得以后上小学不适应。”耿霜泠还在犹豫。自己的闺女总想给她最好的,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幼儿园上,自家的怎么能省了?

  张阿姨笑了:“我说你啊,这碰到孩子的事想的就有点多。小铮离上小学还好几年呢,咱这华夏书店平时来往的好多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大家都可喜欢你这小闺女,谁得个闲了教她一点边角,这还有现成的课本,不比那幼儿园强得多?”

  这话说的也有道理。

  耿霜泠自然是相信自己女儿的受欢迎程度,等会就去征求下女儿的意见吧,如果女儿自己乐意,那就晚两年再说。

  至于给女儿找些小伙伴什么的,看女儿的样子现在也不是很在意,等以后上了小学再说也不迟。

  大手牵着小手,小毓铮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回去的路上,耿霜泠就和女儿谈起了上学的事。

  顾毓铮老早就在想怎么提这个问题了,因为怕母亲怀疑才不敢主动说起。她可不想一直装个小屁孩儿虚耗时间。

  前世耿霜泠也问过女儿关于去幼儿园的意见,那时候的她对于能“上学”还是很向往的:听说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有很多小伙伴。她就乐滋滋地表示了强烈的上学意愿,于是就悲剧了。